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转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建英 时间:2014-06-01
   1、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又称“ 程序检查”,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  
    2、数据输入控制 
    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3、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  
    4、数据输出控制 
    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事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  
    5、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 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事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做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做好登记,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    四)加强内部控制稽核 
    内部稽核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 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对内部稽核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稽核:  
     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稽核;2、审计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对不妥或错误的报表处理后应及时调整;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5、提高会计人员,内审人员的素质。  
    (五)加强系统的安全控制 
这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避免因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
     (六)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建设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还是需要人来操作,因此,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能力素质的建设应纳入内部控制制度之中。企事业的管理者应重视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关键在于完善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各个企事业应在其财务工作和经营管理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并且内部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常士剑. 会计电算化应用[M].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王鑫则. 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温凯婷,周宁.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J]. 内蒙古财会,2002,(12);
[    4]于新花,戴尊红.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