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的民办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英 时间:2014-01-03

  1.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不够完善
  (1)缺少客观的工业企业制造环境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基本不涉及或很少对工业企业的制造环境进行系统地介绍。由于缺少对工业企业制造环境的介绍,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成本核算的内涵,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学生常常只熟悉教材中涉及的相关部分的成本核算,当企业制造环境发生变化时,学生不能独立的对生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2)缺少成本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基本不涉及成本会计目标。由于缺少成本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只能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成本管理,而不能更高层次地实现企业战略管理。
  2.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教学手段落后
  3.仅侧重于生产性企业的成本核算教学
  目前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还是侧重于制造业成本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一般不作讲授。但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趋势看,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非制造业会计。虽然成本核算原理相同,但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还是有些微差别的,因此根据就业需求情况,非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有必要纳入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4.实践环节不足
  目前,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是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通病,究其根源之一是教学实践环节的欠缺,成本会计课程亦然。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尽管学校一般会安排相应的实践课时,但由于实践课时往往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前两周,教学课时较为紧张;加之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实践教学效果甚微。
  五、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1.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适当增加非制造业成本核算内容的讲授,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2.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针对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为特点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已经大量的运用于现代教学中。针对成本会计系统性强、内容多的特点,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更生动地展现成本核算的流程,使学生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改变过去单一的板书和抽象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3.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