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财务分析在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中的运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请联系更改 时间:2014-01-04

 财务分析是运用财务数据对一定单位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并作出正确评价的一种方法。财务分析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为单位科学决策、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财务分析作为一种评价体系,也应在效益审计中得到推广和运用。

  一、财务分析在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中的运用

  事业单位是指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的社会服务组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正在逐步成为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能力,面向市场自主开展业务的事业法人实体。事业单位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不以谋取利润为目的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可以不讲求经济效益,事业单位只有运用科学管理手段,用更少的钱办一定的事业,或者用一定的钱办更多的事业,努力降低事业成本、节约经费,增强自身创办事业的实力和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状大,立于不败之地,最终体现社会效益。

  对事业单位的效益审计,就是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审计。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分析和判断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以最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是否符合合法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原则,对其科学决策、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评价,为领导决策和完善事业机制服务,并促使事业单位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运行绩效。

  二、事业单位效益审计中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运用于事业单位效益审计,其内容主要为事业计划和预算编制及执行、资金使用、支出状况等。分析的指标包括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

  一是事业计划和预算编制及执行分析。主要审查事业单位各项事业计划的制定,以及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是否坚持了勤俭办一切事业和“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在财务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将资金的使用与各项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其工作成果,如科研部门要分析科研成果产出情况。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业务量指标体系,用以考核其工作业绩。

  二是事业支出的分析。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专项业务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进行支出分析应当查清职工在册人数,有无超编、擅自提高工资标准或虚报冒领工资情况;查人员和公用支出的人均占用数,如学校还应审查生平支出数;查修缮费的使用,有无损失浪费情况;查业务费和其他费用,有无违规开支、业务招待费超标等问题。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