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耦合路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赖建华 时间:2014-01-04
  (二)以评价指标为导向,通过深入的审前调研分析效益审计的切入点 
  一是根据审前调研结果对审计APG进行五星级分类,确定初步审计重点。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优化,我们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审计APG模型,根据审前调研结果,将APG模型中的47个子流程按1-5星进行排序,星级越高,表示重要性程度越高。 
  二是由于受现场审计时间的限制,审计组重点选取标识为5星级的部分子流程作为开展效益审计的切入点。 
  (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现场审计阶段对重要关注事项按3E原则进行客观评价 
  现场审计阶段,审计组对审前调研时确定的效益分析切入点,通过调阅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按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即3E,进行实地验证和评价。同时,审计组还根据实地审计时发现的线索,及时调整效益分析的切入点。例如,在某地市分公司原总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从营销案管理、工程物资管理等方面切入开展效益审计,发现存在不经济、低效率、低效益的情况。 
  (四)组建虚拟审计团队 
  从业务支持中心、市场部、集团客户部等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或专家,充实到审计团队中,组成虚拟审计大团队,为现场审计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重视对审计团队的培训 
  一是通过组织内审人员后续教育,提高效益审计的能力和理论水平;二是不定期邀请业务部门给审计人员讲授新业务或相关业务系统的操作;三是重视审前培训工作,确保每个审计人员了解审计的目标。 
  四、结束语 
  树立正确审计观念。就目前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来看,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还是以真实性和合法性评价为主,效益性评价应在真实性和合法性评价的基础上开展。所以,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开展效益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慎重选择评价标准。在选择效益评价指标时,要重点要考虑但不限于以下五各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与方针、经济规律、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标准与定额,二是行业发展趋势及行业平均发展水平,三是企业的经营考核目标、制度流程、业务规范、及其他有关数据和指标,四是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自身审计力量,五是指标的相关性、全面性、先进性和合理性,形成多层次而又相互补充的评价指标体系。 
  明确效益审计重点。效益审计的重点应围绕但不限于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审查资金管理的效益,二是审查部门预算执行的效益,三是审查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益,四是审查其它重要经济事项的效益。 
  着力于人法技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审计人员素质;二是研究效益审计技术;三是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中明确开展效益审计的审计标准和原则。 
  参考文献: 
  [1]韩传模.刍议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06,(6) 
  [2]邢俊芳,陈华,邹传华.编,2004,《最新国外效益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李金华编.2001,《审计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 
  [4]蔡春.2000,“受托经济责任———现代会计、审计之魂”,《会计之友》第10期 
  [5]蔡春,陈晓媛.2005,“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依据”,《中国审计》第3期 
  [6]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霞.经济效益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