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三、重视课程中公式、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新课程中公式定理贯穿于初中数学知识的每个领域,是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网络,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培养推理能力的有效“载体”.这些公式、定理,本身就是经过严密演绎推理产生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公式”、“定理”的作用和价值.“有意”对“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在教学中重视推导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推导过程,让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就从知识的起源开始,例如: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推导,对称形中位仪定理的推导等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四、创设最佳背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设计,创新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途径,具体到数学题的设计上,就是要尽可能创设最佳的问题背景,从而使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就问题的形式来说,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多猜想,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这样的问题可多设计.就问题的结构来看,也要创新.例如:在“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传统问题结构进行改编,比如改完整的题设条件,为先条件添加再推理论证.可以改完整的题设条件为有意漏减条件,然后让学生带着残缺条件进行推理探索.让学生在推理中去发现矛盾,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师要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数学科相对于语文学科,较为枯燥乏味,更有挑战性.因此,让学生喜欢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是关键所在.教者怎么办?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课标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设置问题,善于提炼、收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既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价值,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让他们感兴趣.他们潜在动力就会爆发出来,他们就会积极去尝试、去探索.他们就会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有“学习”、有“推理”,从而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进一步拓宽了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渠道.
        五、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要循序渐进,体现“梯度”
        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过程,它需要不断“量”的积累.教学中,要有“耐性”,更需要长期“呵护”.就初中课程而言,数学推理主要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者既互相联系,又体现“梯度”.一般来说,合情推理培养相对容易,演绎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获取数学结论,应当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过程,这个过程就体现了由合情推理发展到演绎推理的“梯度”.因此,新课标对初中学段学生推理能力提出了分段要求.初一学段,侧重合情推理,初二、三学段发展初步演绎推理.教师就应针对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在适当学段体现合理层次和梯度,实践证明,教师只要认真领会课程编排的“意图”.循序渐进开展,学生学会推理能力,就会得到最好的培养.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就可以很好体现这种“梯度”.
        第一步,先让学生猜想,再动手剪拼实验,让学生充分经历“尽情推理”.
        第二步,用演绎推理方式去证明,从而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使学习演绎推理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从而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总之,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彰显着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只要教师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法,创新方式,努力实践,一定会实现课标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