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课例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关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曾听过一位数学教师执教的苏科版七下的公开课《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该教师在复习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后,引出话题:反过来呢?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中的数学实验室(如下)
        1.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 AB、CD ,再画直线MN 与直线AB 、CD 相交(如图7-10). 
          
        指出图7-10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将图7-10剪成如图7-11(1)、(2)、(3)、(4)的4块. 
          
        分别把图7-10中的每对同位角、内错角重叠,你发现了什么?
        3.将图7-11(2)、(3)分别剪成两部分,并按图7-12拼在一起.你发现每对同旁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行探索活动,待学生活动结束后,提问一个小组内的一位同学说出结论,之后便是大量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如果是我上本节课,这个探索活动过程肯定是要充分展开的.当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 、 ,再画直线 与直线 、 相交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每一对同位角之间的关系,也许有同学直观地看出它们的关系,也许有同学剪下重叠验证它们的关系;在探索内错角之间的关系时,虽然有同学可能同上处理,但很可能有学生利用前面探索出的同位角之间的关系及对顶角相等得出内错角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的课例可以看出,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虽然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传统的讲授教学的惯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给出学生相应的暗示,希望直接给出自己预先准备好的方案,学生经常只是在教师的指示下做做样子,并不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谈不上主动探索,也就是说,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运用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又将学生置于从属地位.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关注缺少深刻的理解.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是“通过数学的教育”,不再是“纯粹的数学教育”.按《标准》的理念来说,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弹性原则,不必对每一位学生强求一律,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同一问题的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