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创设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教师举了这个实例后,对学生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品德。我请同学算算这两个班一共捐献了多少救灾物资呢?学生当然清楚:捐献的钱应该是1930+2613=4543元,捐献的衣物应该是31+51=82件。这时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同学们都知道同类的东西才能合为一项,那么我们现在学习“同类项”的知识,是不是得到一些启发,可以触类旁通呢?以前,我们学习过同类的单项式,既然是同类的,又该怎样合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同类项。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激活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一般的举例类比中认识生活原理,收到的效果当然是极佳的。
        四:直观创设情境,激活发散思维。数学科有很多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直观的东西结合起来,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如一个教师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活动。

        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如图1)点EF为AB、AC的中点,沿EF将顶点向下对折(A点必落在BC上),再将B、C分别折向点A所落的位置,此时,BE必重合于EA,CF必重合于FA。从图1中,学生容易得出∠1+∠2+∠3=1800;从而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折纸活动还直观地验证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把三角形纸片的两个角剪下,然后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如图2)。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人人动手进行剪纸,拼图活动,观察拼图后,要向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1)三角形ABC各个内角的位置有什么变化?∠A+∠B+∠C=?(2)为什么把∠A、∠B放在顶点C处或把∠A、∠C放在顶点B处呢?(3)在进行上述拼图的活动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进行证明)作辅助线的方法你发现有几种?
        上面的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进行拼图活动,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这直观的实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几何规律,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在三角形的定理证明中。如何作辅助线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大大开启了学生的潜能,抽象的证明通过直观的实例证明了科学原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大大地发挥了。
        总之,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和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使用,要尽可能地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创设其有教学新意和创意的情境,完善自己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要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探究,轻松的感知,发现新知识,新方法,使学生的智能和素质大大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情境教学成为教学改革之花中的“映日荷花”,绽放着别样的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