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10-15
        猜想具有猜测和发现新结论、探索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的作用,是获得数学结论的基本手段之一。并且近几年来,高考题也出现了猜想题。如2011年陕西省的一个高考题 (文、理):观察下列等式: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应有意识地去设置一些可供学生猜想、想象的空间。
        三、借助非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不仅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而且重视对学生非逻辑思维的激发和培养。非逻辑思维实质上就是一种由不充分的前提材料就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即表现为潜意识、直觉、灵感、想象、形象等。要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就是要养成一种由不充分的前提材料就得出结论的思维习惯。创新思维的关键是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集中地反映了创造力,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是以逻辑思维作为基础,通过非逻辑思维实现飞跃,再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完成。
        四、通过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有培养思维灵活性、客服思维定向的“负迁移”作用,突破旧有思想框架,产生新思想,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客观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差异现象,而相反现象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可逆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去分析数学中的可逆因素,认识这些因素间的可逆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其应用知识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一题多解或类比联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沿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解法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就不因循守旧,而是敢于尝试未曾见过的新题,也增强了得高分的能力。所以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敢想、敢做、认真、自信的品质。
        3.创设开放型命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开放型命题的特征就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结论不唯一,所以解决开放型命题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设计一些开放型命题,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主动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类的创造能力,培养人类的创新精神,是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更新观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