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设计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秀丽 时间:2014-10-15
      三、设疑导入法
        可根据中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设置悬念,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如“负数”的引入,我没有讲“零上”与“零下”、“前进”与“后退”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一开始即向学生提出“5-3=___”、“3-5=___”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既自然又很有吸引力,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演算的减法,总是被减数大于减数,而对于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碰到过,只是无法解决罢了。学生会说:“3-5不能减!”我接着问:“欠多少才能减?”学生会说:“欠2!”在这时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给出“负数”的定义。这种形式的导言就能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四、趣味导入法
        通过一些小故事、 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悖论、 逻辑趣题导入新课,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我在讲“互逆命题”时,是通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引入的:一位音乐制作人为了寻找创作灵感,跑到了森林深处,忽然听见一位少女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音乐,灵感顿生,并蒙发了倾慕之情。但天不遂人愿,少女被女巫施了魔咒,变成了一朵花,同时还有四个魔鬼会跟着她。不过有一种方法可以救她:只要这位音乐制作人能够从少女和魔鬼变的五朵花中认出少女,她就获救了!少女是昨夜来到这里的,而魔鬼是今天早上才到的。这位音乐制作人经过一番推理,认出了少女。你能认出哪朵花是少女变的吗?然后说明:如果是昨夜到的,那么花上会有露水;如果花上有露水,那么她是昨夜到的。至此,“互逆命题”的导入水到渠成。
        五、实验导入法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设计一些实验导入新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木棒中任意取出三根,动手摆一摆,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意取三根小木棒,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这时揭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新课题自然而出。
        六、情境导入法
        数学课的许多内容表面看起来是枯燥的、 抽象的,如将其寓于有趣、 生动、 使人乐于探索的情境之中,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在新课之初,采用设计情境的方式导入,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储蓄问题”时,先设计一个“模拟银行业务”的情境,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个小组有人扮演“储户”,填写存单的金额、存期;有人扮演“会计”,计算利息;有人扮演“行长”,审核差错。在这一贴近生活情境的活动中,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想赶快解决问题,以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教学过程导入的环节,就像一出戏的序幕,又如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除了以上几种导入法,常用的还有直接导入法、竞赛导入法、强调导入法等等。如何提高课堂导入的实用性、简洁性、艺术性和多样性,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个性特点、 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地选择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