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橙溃疡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戴文娟 管凌云 时间:2015-01-02
  摘要脐橙溃疡病是目前影响脐橙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病害,分析了脐橙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根据关键物候期进行脐橙溃疡病防治的措施,以促进脐橙溃疡病的科学防治。
  关键词脐橙溃疡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脐橙溃疡病是影响脐橙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主要病害,是世界性检疫对象。目前,溃疡病防治仍为世界性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忽视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二是轻视冬春预防,重视夏秋见病治病;三是打药过早或过晚,没有抓住有效打药时机,对症打药。脐橙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每个物候期都受气候条件制约,而溃疡病的发生发展与物候期又密切相关。因此,根据气候变化规律,抓住关键物候期进行溃疡病防治,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脐橙溃疡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脐橙溃疡病的发生规律
  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 ℃,最低5 ℃,致死温度49~52 ℃ 10 min。病菌潜伏在病组织(病叶、病梢、病果)内越冬,尤其是秋梢上的病斑为其主要越冬场所。在气温25~30 ℃下雨量与病害的发生成正相关,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雨水是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病斑大小与雨量多少有关,春梢期气温低,雨量少,病斑较小;夏秋梢期高温多雨,则病斑较大。干旱季节虽处于抽梢期,温度亦适宜,若无雨水,则病害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各个抽梢期均可发生,在温度适宜、雨水充足的年份发生多,反之则少,一年中夏秋梢发病尤为严重。溃疡病菌一般只侵染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对刚抽出来的嫩梢、嫩叶、刚谢花后的幼果,以及老熟的组织都不侵染或很少侵染。因为幼嫩的组织器官各种自然孔口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据观察,新梢幼叶达2/3长时(萌芽后25~40 d)开始发病,后随新梢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至新梢停止伸长,而叶片尚嫩绿时(萌芽后45~60 d)气孔形成最多,呈开放型,中隙大,染病率呈现最高,其后发病率逐渐下降。当梢已老熟、叶片已革质化时(萌芽后90~120 d),气孔不再形成,原有气孔多数处于老熟型,中隙极小或闭合,病菌侵入困难,则发病基本停止。幼果在横径9~58 mm时(落花后30~215 d)均可发病,而以幼果横径28~32 mm时(落花后60~80 d)发病率最高。果实着色后,即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