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蚕桑下脚料培育珍稀菇的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5出菇管理
  珍稀菇的出菇管理,对其质量和品质影响较大[4]。我国南方出菇方式多采用地上1层或床架多层一头向上出菇,出菇方法也常采用“原基再生法”。我国北方地区出菇方式多采用半地下塑料大棚立体墙式两头横向出菇。出菇方法多采用直接出菇法。具体出菇管理如下:
  5.1催菇
  当菌袋菌丝长满后约1周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首先拉动袋口,使袋膜离开料面,以利增氧催蕾。同时在袋的两端接种处,将明显较大的菌种块去掉,在菌种块上先生长出来少量而大的幼菇也及时拔掉。否则,多数小菇得不到营养,还影响菇蕾的全面发生。此阶段最重要的是湿度,应采取一切措施增加湿度到90%~98%。因为该阶段原基形成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产量,而湿度越大原基就形成越多,当通风和湿度发生矛盾时应把湿度放在第1位。如果发菌和出菇在同一场地,应在催菇之前连续2~3 d,完全排除发菌期间产生的废气。一旦拉动袋口,就应少通风,加大湿度。另外在此阶段,温度应调控在8~13 ℃,保持适当的散射光,刺激原基形成。
  5.2子实体生长
  当料面出现大量鱼籽般菇蕾时,应及时撑开整个袋口,温度控制在8~10 ℃。当小菇长到3 cm以上时,可适当降低湿度及光照度,促使菌柄生长。根据菇的形态进行通风换气,二氧化碳浓度应保持在0.10%~0.15%。如果菇棚过于不透气,易形成针尖菇,影响质量及品质。遇到这种情况,应马上进行通风换气,增加光照。此阶段的管理重点是控制温度在10 ℃以下,因为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及货架寿命。如果温度超过13 ℃,珍稀菇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此外该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高温烧菌”,在珍稀菇子实体生长阶段会产生大量的生物热,使棚内温度达到13 ℃以上,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采收2潮菇后,因菌袋失水较多,营养不足,应结合补水增补营养液,补水重量达原重量的95%左右为好,补水一般采用浸泡法,浸泡12~24 h。
  6采收
  6.1采收标准
  按照珍稀菇的采收标准尺寸采收。采收前要采取2个措施:一是降温,其目的是延长菇的保鲜时间;二是通风降温,保证菇体外观好看。如果采菇时,同一出菇车间或棚内有些菌棒正在形成原基,就不能通风降湿,可采收后对鲜菇产品进行通风降湿。
  6.2采收方法
  在同一菇棚内,因开袋及形成原基的时间不同及上层菌棒与下层菌棒温度不同,采菇时间也不一样。基本原则是采大留小,根据采收标准选择采收。采收后菌棒两头的“毛毛菇”不要采掉,也不要搔菌,这样有利于第2茬菇的形成。
  7参考文献
  [1] 蔡英群 黄荣锋 蔡英卫.高山反季节栽培珍稀菇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8,27(6):24-25.
  [2] 万鲁长,程业武.几种珍稀菇大棚畦栽高产新技术[J].山东蔬菜,2001(3):36-38.
  [3] 胡连江.鸡腿菇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8(8):9.
  [4] 甄军亮,乔义卿,胡秀荣.白灵菇定位出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