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树种在金坛市绿化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学斌 马骧 时间:2015-01-02
  3香樟
  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树冠近球形;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背面有白粉,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浆果球形,紫黑色,果托杯状;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8~11月。香樟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以江西、浙江、台湾等省最多,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树种。该树喜光,幼苗幼树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金坛市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栽植,当时冬季的极端低温造成树叶、枝条等冻害,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的生长,从而栽植面积一直未能扩大。随着全球气温的逐年上升,香樟的冻害仅在郊外及山区才会少量发生,且冻害程度较轻,仅在叶面形成焦枯现象,城区树木基本无冻害情况。
  香樟以种子繁殖为主,园林绿化上主要栽植大苗,在春、夏、秋季均可栽植,其中以4~6月栽植成活率为最高,9~11月栽植成活率为最低。栽植时先将树坑挖好,土坑直径大于所栽树土球直径20~30cm。移植树木土球直径大约为树干胸径的8~10倍,土球的形状以秤砣状为最好,这样可以使树苗多带土,栽植时尽量使土球高于原地面10~20cm。在地势平坦区域栽植时,采用堆土栽植法,即将地面表土翻平(不挖土坑),从附近挖土直接堆到土球上形成小土墩,然后将土墩上方的四周筑成小土埂,以便对树木进行浇水时能保证水分不外流,起到保墒节水的作用。
  香樟春季栽植成活率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4~5月正是该树的落叶期。二是此时树木根系处于活动旺期。三是气候条件因素。此外,树木成活后,根系进入恢复期,地上部分出现一定量的生长,一般在当年枝条生长量为30~100cm。在冬季来临时树木的抗寒、抗逆性有了一定的增强,这就是春季香樟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
  秋季栽植成活低的原因有:一是树木刚刚成活,新梢生长较短,一般仅5~10cm,且枝条的木质化程度较低。二是冬(下转第216页)
  (上接第213页)
  季即将来临,树木的抗寒、抗逆性较差。秋季栽植死亡的树木大部分是由冻害造成的,这就是秋季栽植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10月后若要栽植香樟,必须增加一定的成本,采用一些技术措施,才能提高成活率。应将移植树木的细枝、叶片全部摘光,保留全部主枝及部分侧枝,用塑料薄膜将其全部缠绕,再将树栽植回土中。即将完成时,将树干基部及四周铺上塑料薄膜,再覆盖1层土利于冬季保温,防止根部造成冻害。翌年大地回春后至樟树发芽前,及时将树干部分塑料薄膜剥去,以确保新芽的正常生长。用这种方法栽植香樟成活率可达90%左右,但栽植成本增加较多。
  4广玉兰
  木兰科木兰属,原产北美洲东南部,生于河岸的湿润环境。叶厚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叶下面、叶柄密被褐色短绒毛。叶表面深绿而有光泽,花白色,径15~20cm,芳香,花期5~6月,果期10月。我国于19世纪引入该树种,其具有抗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烟尘污染的特性,且根系深广、病虫害少[3]。广玉兰一般采用嫁接繁殖,将一至二年生白玉兰实生苗作为砧木,剪取健康植株广玉兰木质化的枝条,在3~4月树液流动时进行嫁接,当年苗木高度可达1m以上,一般2~3年后即可用于园林绿化工程。树枝雄为壮丽,树荫浓郁,花大而幽香,是优良的城市绿化观赏树种,被誉为“美国最华丽的树木”。
  现长江流域以南城市多有广玉兰栽培,生长良好,叶光亮浓绿,花大如盆钵,绿化效果优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肥沃土壤可培养出更丰满的树姿。该树种可孤植于草坪,对植在现代建筑物门厅两旁,列植作园路行道树,也可在开阔的草坪边缘群植成林,或在居民新村、街头绿地、工厂等绿化区种植,既可遮荫又可赏花,入秋种子红艳,深受群众喜爱。
  5银杏(白果树)
  银杏科银杏属,我国特产,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国内外广为栽培[4]。落叶乔木,叶扇形,在长枝上呈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为簇生状,叶脉二叉状。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雄球花柔荑花序状,雄蕊多数,每雄蕊具2个花药;雌球花具长柄,种子成熟时呈黄色或淡黄色,外被白粉,外种皮肉质,中种皮骨质,具2~3个纵脊,内种皮膜质,胚乳肉质,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9~10月种子成熟。银杏是中生代孑遗树种,现浙江省天目山天然林保存有野生状态的林木;常种植于寺庙、名胜古迹等,金坛市有树龄100~600年的银杏古树名木8株。
  银杏喜光,喜温暖气候,不耐严寒和全年湿热,适宜生长于深厚、湿润、疏松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中。深根性,萌芽力强,寿命长,可逾1 000年。银杏可用播种、分蘖、嫁接、扦插等方法繁殖。实生苗在移栽前应先切断主根,促使其多发侧根,可裸根移栽。银杏树姿雄伟,树形挺直,叶形奇特,秋叶金黄,为优美园林绿化树种。宜作庭阴树、行道树、独赏树。利用银杏作行道树时,应选择雄株,以免果实污染行人衣物。
  6参考文献
  [1] 潘文明.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3] 郑恭.造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4] 潘标志.生态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的应用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09(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