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李克龙  袁晓雷  伍松伟

  摘要介绍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制对策,以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典型新城疫;免疫;诊断;综合防制
  
  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密度的提高,引入品种的增多,各种疾病也日趋增多,许多传统的老病在流行趋势上出现了新的变化[1]。在农户养殖过程中,鸡新城疫仍是威胁养鸡业发展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但目前的新城疫发病不表现急性暴发型或造成毁灭性群体死亡,多数呈非典型缓发性经过,发病后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因按照传统的经验诊断容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情况
  在商品化养鸡场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由于气温突变,发病相对增多。该病的发生无品种差异,种鸡、商品鸡都可发生,产蛋鸡多在开产前和产蛋高峰期发病。该病初发时无群体性,呈散发性[2]。病程表现进行性缓发过程,除陆续波及同伴鸡群外,并向相邻其他鸡舍蔓延。同群鸡流行可持续10~15 d,死亡率达5%~30%。如诊断不及时会诱发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其他疾病,死亡率可达50%以上。
  2临床症状
  2.1症状特点
  非典型新城疫在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气管罗音明显,伴有甩鼻、咳嗽、呼吸困难现象(许多养殖户认为是呼吸道疾病,如传支、传喉、传鼻、霉形体、气囊炎、黏膜型鸡痘等,应用一些抗菌药物,症状有所缓和,但药物停止使用,症状又表现出来),随着出现呼吸道症状之后,表现为下痢,拉黄白色、黄绿色稀粪,粪中带有泡沫或少量血液,随着病程延长,出现神经症状,如扭头、翅腿麻痹、转圈、倒退等。
  2.2生产性能下降
  产蛋鸡发病后产蛋量急剧下降10%~40%,且持续数周,薄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突然增多,然后慢慢恢复,15~20 d后开始缓慢回升,经2~3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同时种蛋的品质下降。
  3特征性病理变化
  剖检时可见气管黏液增多,黏膜增厚,气囊浑浊(少数鸡气囊增厚,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多数两侧盲体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点状或条纹状出血。非典型新城疫不表现腺胃乳头出血和纤维素性坏死肠炎典型病变,而是腺胃乳头发生水肿、溃疡,十二指肠或者空肠的一段或多段处肠黏膜局部脱落,肠壁明显变薄并被胆汁染成黄色,伸展时手感有韧性,严重时肠黏膜、黏膜下层甚至肌层全部脱落,局部只剩浆膜,外观透明,呈充气肠衣样(排出脱落的肠黏膜,颜色呈肉红色血便,许多养殖户误认为是球虫病)。
  4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原因
  4.1野毒的严重污染
  近年来,该病的传播途径众多、散毒范围广[3]。如果饲养场综合防疫措施不力,往往会将现场病毒带入免疫力不强的鸡群,并广泛传播和污染环境,使这些禽类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当鸡群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
  4.2首免提前,母源抗体被中和
  雏鸡经卵黄传递母源抗体,一般3日龄开始升高,5~7日龄达到最高峰,9日龄后逐渐下降,半衰期为4.5 d,若首免提前,母抗有抑制弱毒活苗的繁殖和中和抗原的作用,进而影响免疫效果,在此期间,机体存在免疫空档,一旦有野毒侵入,必然引起早期发病。
  4.3疫苗免疫
  现在人们习惯使用Ⅳ系疫苗首免,并且为了省事,采取饮水方式免疫,在非疫区往往看似是成功的,但是对新城疫疫区单纯采取Ⅳ系疫苗免疫是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必须将Ⅳ系多价苗和油苗结合使用,才可有效防治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另外,疫苗质量、运输、保管、使用时间、免疫接种方法不当等都会引起免疫失败。
  4.4频繁免疫,造成免疫抑制
  有人认为免疫次数越多越好,不考虑抗体效价的消长规律,短期内盲目重复使用疫苗。除抗原中和抗体外,由于抗原的频繁刺激,使机体应答反应疲劳,形成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