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猪肾脏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陆军国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了生态环保养猪可以达到的“三省、两提、零排放、效益高”的目标,即省水、省料、省劳力,提高免疫力和猪肉品质,实现粪便污染零排放的环保要求,效益显著,指出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严把设施建设质量关、垫料制作技术关、仔猪补栏良种关、防疫消毒程序关、饲养管理标准关。
  关键词生态养猪;养殖模式;养殖技术
  
  生态环保养猪技术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养猪业的一场革命,对实现养猪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改变城乡环境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扩大饲养规模,加快沙坡头区猪产业发展步伐,提高生猪养殖技术水平和猪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做大做强猪产业,是当前畜牧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生态环保养猪可达到“三省、两提、零排放、效益高”的目标,一是省水、省料、省劳力。此项技术是根据微生物发酵理论,在环保式猪舍内铺垫一定厚度的由稻壳、锯末、发酵剂组成的垫料,猪饲养在垫料上面,排泄的粪尿与垫料混合,经微生物发酵、降解,猪舍达到无臭味、免冲洗,得病少,为生猪提供了一个自然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比传统养猪节省饲料10%、节水90%、节约人力50%以上。猪排出的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可自由采食,每头猪平均喂饲料390 kg,而传统养猪每头猪平均喂饲料430 kg,可节省精饲料40 kg左右。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保证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所以1个正常劳力可批次饲养800头育肥猪,较传统养猪节约1.5倍的劳力。二是提高免疫力和猪肉品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菌群,主要有光合细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等80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而成,可有效地抑制畜禽肠道腐败菌的繁殖,促进有益菌生长,减少畜禽肠道疾病发生,明显增强抗病力,减少发病率。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饲养有大幅下降,每头猪可减少药费8~15元。发酵床生态养猪,从圈舍建造上与传统养殖方式不同,猪在发酵床上自行翻动,采食垫料中的益生菌、菌体蛋白和矿物质,既给猪营造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补充了畜体缺少的微量元素。养殖要求全程不添加抗生素和激素,所生产的猪肉无药物残留,屠宰后肉色红润,纹理清晰,优于一般猪肉,价格比传统养殖猪肉高4元/kg左右,其氨基酸及其他营养含量分别提高10%~15%,完全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三是实现粪便污染零排放的环保要求。生态养殖模式所产粪尿经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将传统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耗,避免了粪便在排放和运输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四是效益显著。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养猪5个月出栏,毛重达115 kg/头,按12.4元/kg计算,出栏价1 426元/头,除去成本1 163元/头,获利263元/头。同时,采用发酵床养猪,不但从根本上解决养猪对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而且为沙坡头区无公害设施蔬菜提供优质生物有机肥料,是一个既环保、节能,又使社会和农户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由此可见,生态环保养猪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养殖过程中还需严格把好以下“五关”。
  1严把设施建设质量关
  猪场选址、规划要符合动物卫生条件;猪舍设计要充分考虑采光、通风、保暖需要,符合生猪不同发育期的生理要求[3];猪舍建造施工要符合国家建筑工程质量要求;饲养设施配置要科学、节俭和实用。猪舍建设采用单列式大窗式猪舍,舍间距一般在10~15 m,圈舍跨度为8~13 m,净高度应达到3 m以上。窗户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开启,始终保持圈舍良好的通风。猪舍内阴面设置采食饮水台,宽度为1.3~1.8 m,在适当位置安装料箱(或料槽)和饮水器,应采用碗式自动饮水器。使用普通饮水器的圈舍应在饮水器下方设置水池,并安装下水漏斗和排水管,将猪在饮水过程中滴漏出的水及时引流到猪舍外。猪在饮水过程中洒在地上的水不能流到垫料中,防止滴水潮湿垫料。垫料池可修建为半地下或地下式,深度为0.9~1.0 m,垫料池底面整平压实,不需要水泥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