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万民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了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包括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发挥良种潜力、增加有机肥量等内容,以期为正确认识与使用化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肥;农业生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 S14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3-0309-01
  
  化肥是农业生产和科学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业生产发展的实践证明,充分和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是促进农作物增产,加速农业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
  1增加作物产量
  在1959年和1980年,国家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壤普查,并科学细致地分析了土壤养分状况,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也正是利用这些土壤普查的基础信息,依据“土壤中缺什么就补什么,缺多少就补多少”的原则,先后开展了平衡施肥和测土施肥技术的推广,建立了适合当时社会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作物施肥技术体系。从单一施用氮肥发展到氮、磷肥配施,后又增氮稳磷加钾、氮磷钾复合化,发展到今天氮磷钾配合高效化、复合化、长效化并注重微量元素的使用,因而我国的化肥施肥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阶段性水平[2-3]。以梨树县为例,粮食单产也由应用化肥前的1 500~3 000 kg/hm2,逐步提升至11 250 kg/hm2以上。不仅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用占世界9%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25%的农产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据专家估算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为50%左右。因此,1998—2008年11年间,全县的化肥施用量(氮)从115 kg/hm2增加至200 kg/hm2,相应的粮食产量由7.2 t/hm2提高至11.5 t/hm2,秸秆也相应增加,不但解决了广大农村的取暖问题,而且大量剩余秸秆不仅直接还田,还通过发展畜牧业过腹还田而培肥地力。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对科学施肥的基本认识。
  2提高土壤肥力
  每次生产投入农田的化肥,在当茬作物收获后,都有相当数量残留于土壤中(氮约30%、磷约80%、钾约50%),其一部分经由不同途径继续损失,大部分则可供下茬以及往后种植的作物持续利用,这就是易被人们忽视的化肥后效。连续多年合理施肥的结果,化肥后效将叠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将增加,促进作物单产不断提高,不但能保持耕地的肥力,而且会越种越肥。作物的产量越高,残留在土壤中的根茬等有机物也越多,相应的微生物活动也越旺盛[4]。据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8年对土壤定位监测,耕地0~20 cm耕层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14%,耕地质量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60%相比上升了0.54个百分点;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0.115 5%,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0.107 0%,略增0.008 5个百分点;全磷含量为0.048%,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0.069%低0.021个百分点;全钾含量为2.25%,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2.29%略低0.04个百分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总体均有上升趋势。尤其土壤的速效磷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提高了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