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生堂藏书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彭杏花 时间:2014-06-25
  [摘 要]本文简述了明末著名的私人藏书家祁承火业的生平,重点考述了他在明末浙江绍兴著名的藏书楼──澹生堂藏书的藏书历程和辉煌业绩,使我们在感慨古代藏书“聚之艰,散之易”的同时,更为祁承火业为古代典籍的保存与传播而“苦苦以求”的执著所感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关键词]澹生堂;藏书;祁承火业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典藏文献的产生源远流长,藏书事业成为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十分光彩的部分,而这在明朝显得极为突出。据清代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一书记载,明代私人藏书家达427人,在我国古代藏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澹生堂是明末最著名的藏书楼之一,其主人是明代著名的一位藏书家——祁承(火業)。
  
  1 澹生堂主人之生平和业绩
  祁承火业,明代藏书家、目录学家,字尔光,号夷度,又称旷翁,晚号密园老人,明绍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2年),卒于崇祯元年(1628年)。祁承火业的祖父,父亲都是进士出身,由于出身官宦书香门第,受家庭的熏陶,他自幼就十分喜欢读书,并且一生酷爱读书、藏书,于图书“生死以之”,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澹生堂藏书9?000多种,10万余卷,比天一阁藏书还多三万余卷。《澹生堂藏书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录藏书家关于读书、藏书经验的理论专著。《澹生堂藏书目》和《庚申整书略例》,创因、益、互、通四法,对目录学的贡献,有首创意义,成为清代学者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他一生“精於汲古”,所藏“多世人所未见”。所以澹生堂作为名重当时的藏书楼而名播遐迩。
  
  2 澹生堂藏书之搜集——澹生堂藏书的主要来源
  2.1 为祖上所遗
  祁承火业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祁清是进士,父亲祁汝霖也就读于国子监,所以家中图书略有所藏,他在《澹生堂藏书约》中说:“通奉公在仕二十余年。有遗迹书五七架,庋卧楼上。余每入楼,启钥取观阅之,尚不能举其义,然按籍摩挲,虽童子之所喜,吸笙摇鼓者,弗乐于此也。先孺人每促之就塾,移时不下楼,继之以呵责,恋恋不能舍。”[1]可见,虽然其祖上所遗之书无多,但对祁承火业后来之“蠹鱼之嗜”却影响极大。
  2.2 为抄录馈赠
  抄录,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所有私人藏书家图书的重要来源之一。澹生堂藏书,虽然如下所述,主要来源于祁承火业平时的广泛搜集,但有时“行囊萧索,力不能及”,或求之不得而入他人邺架,祁承火业只要耳目所及,必借来抄录。如:《致管席之》书中“或宅上邺架中一检,不妨借阅。录竟即专人函璧”,《与郭青螺书》中“凡老公祖邺架所藏,……俱烦命掌记者录一目见示。如向所未曾经目,则当借抄”。[2]似此,在《澹生堂文集》中所记颇多。想必是他每任职一处,总要搜访遗书,借抄收藏。特别是在河南任职期间,所抄最多也最重要。据黄裳先生《榆下杂说》中所记:“于中州所录书共百三、四十种,皆坊间所无,而京内藏书家所少者。”故全祖望曾说:“夷度先生精于汲古,其所钞书,多世人所未见。”累累巨观之抄本书乃是澹生堂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祁承火业自己所言:“十余年所抄录之书,约以二千余本。”同时,他又进一步提出“纠合同志”,共搜遗书,相互借录。以致奇书秘本,常常不踵而集。同好如有所得,也往往馈赠之。
  2.3 为自己求购
  澹生堂藏书大多数来自于祁承火业一生不懈的购置。大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入仕以前。祁承火业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中,经常奔波于考场。每次赴杭州应试,乃“偏访坊肆所刻”,更向“委巷深衢”访求图书,“觅有异本,即鼠余蠹剩,无不珍重市归,手为补缀。”由于祁承火业并非家财万贯,所以他只能靠平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之所余来添购书籍。正如他所说:“十余年来,馆谷之所得,粥之所余,无不归之书”,甚至“内子奁中物,悉以供市书之值。”这一时期,经过广泛搜求、惨淡经营“合之先世”所藏,祁承火业的藏书“颇逾万卷,藏载羽堂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冬,“小怒不戒于火,先世所遗迹及半生所购,无片椟存者”。第二阶段是他入仕以后。虽然一场大火,使祁承火业半生心血化为灰烬,然而他“蠹鱼之嗜,终不解也”。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祁承火业得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先后在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等省为官。由于经济上的改观和活动能力的增强,为他广泛购置图书提供了方便,并于山阴梅里治旷园,以澹生堂为藏书之所。祁承火业一生搜书之勤、求书之广,恰如他自己所说:“奇书示获,虽千里必以求,异本方来,即片笺之必宝。近而渔唱,远及鸡林(朝鲜),往往聚海外之编摩,几不减域中之著作。”每得异书,他无不“惊喜异常,不啻贫儿骤富矣”。如他觅得抄本《越峤书》,“得之欲舞”;获觅之数年的《象旨决录》,“如渴得饮,急取读之,都忘风雪”。在他供职南京以后,他集中精力购求图书,同时“力寻蠹好,询於博雅,觅之收藏。兼以所重,易其所阙”。
  通过上述方式至1613年,祁承火业的藏书又“稍有次第”,约有三万卷左右。此后,经过他不懈的搜求以及结约同志,“互相裒集,广为搜罗”,几年间,他的藏书又增加了五、六万卷,并将其藏书编成《澹生堂藏书目》。《澹生堂藏书目》共分四部,四十六类,二百四十三子目,著录图书九千多种,约十万余卷,为当时江南各藏书家之冠。其藏书以明代文集、明代史料与地方史志最为丰富。澹生堂藏书的印记主要有:“山阴祁氏藏书之章”“子孙永珍”“旷翁手识”,等等。
  
  3 澹生堂藏书之散佚
  澹生堂毁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一场大火,十多年心血付之一炬,这使祁承火业认识到藏书“有聚无散”之难。面对自己节衣缩食、“典衣销带”之所藏,祁承火业特与儿辈订立《澹生堂藏书约》,并手书藏书铭曰:“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核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要求他们“竭力以守”,“勿分析,勿覆瓿,勿归商贾手”,求“有聚无散”于万一。然而,“聚散自是恒理”,在祁承火业死后的最初几年,其儿孙确能守其所约,澹生堂藏书保存完好。十几年后,发生了明末战乱,祁承火业的子孙为避免澹生堂藏书散失,于1645年前后,将其转移到云门山化鹿寺,但澹生堂藏书却从此开始散失。据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所记:“祁氏旷园之书,初庋家中,不甚发现。乱后迁至化鹿寺,往往散见市肆。”[3]概因祁氏诸子晚岁佞佛,视藏书如土苴,不少图书为沙门赚去卖钱而流失民间。其后,澹生堂藏书开始大量散失。考其所散,主要流于以下诸家之手:
  (1)为黄宗羲的续抄堂。黄宗羲在澹生堂未散之前,曾多次登楼借观,深知澹生堂藏书之精。他曾言道:“夷度先生所积,真稀世之宝。”所以,澹生堂藏书初散,黄宗羲就入寺求书。他在《天一阁藏书记》中记道:“丙午(1666年)余与书贾入山翻阅三昼夜,余载十捆而出,经学近百种,稗官百十册。”其时,澹生堂藏书已有所失,故黄宗羲入山时,“宋元文集已无存者”,而黄宗羲和书贾挑选所遗,则“惟举业讲章、各省志书尚二大橱也”。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