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总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8-10

【摘 要 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之统领整个工作,需要树立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经济与社会相协调、快速而可持续的正确的观;需要在完善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以国有为主体的微观经济体系等方面不断努力,充分释放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需要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先进文明成果,在高起点上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需要把科技创新和人才竞争放到战略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对先进生产力的带动和支撑作用;需要把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文化利益。 

【 正 文 】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地回答了在新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地了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理论升华,是深入思考如何迎接党在新时期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根本指针,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性,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领整个经济工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历史进程的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们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的方针政策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并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应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推动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人均GDP只有八百五十美元,而一些发达国家已超过两万美元。只有坚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为解决“三农”、就业等突出问题创造条件;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真正体现出来,持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不受侵犯。 
坚持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现阶段,只有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坚持数量和质量、规模和结构的统一,才能实现扎扎实实的、没有水分的增长,真正实现有意义的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经济增长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比较严重。历史警示我们,决不能走一些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而必须始终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高度重视,预先谋划,加强管理,切实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践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好社会发展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面向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要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大力支持文化、卫生、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进一步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根本方面是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自觉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部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已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转换取得了明显进展,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就中国500强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实力对比看,我国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竞争力弱、技术设备落后、技术开发能力低,反差相当明显。时不我待,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借鉴和采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现代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凭、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进行企业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为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宏观调控体系和宏观管理体制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改革宏观管理体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好地发挥计划、财政、等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功能,才能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向,加快改革步伐。在改革中,要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标准。把投融资体制改革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实现竞争性领域企业自筹资金项目由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转变,实现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投融资活动。对仍需审批的项目,也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通过改革,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不同生产组织形式的活力和创造力。 
健全市场体系,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条件。我国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表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目前,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不正当竞争现象大量存在;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政企不分、地区分割、行业垄断等问题还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特别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使企业能够通过市场筹集资金、招聘优秀人才、获得先进技术,以聚合成先进的生产力。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进一步放开价格,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完善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决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违法行为,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平等、公正、有序竞争的条件。
坚持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先进文明成果 
海纳百川,方成其浩瀚。我们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学习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符合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少走弯路,在高起点上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我们吸收和借鉴世界范围的先进文明成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一方面,信息革命和技术迅猛,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信息的传递和获取更为便利,这为我们学习国外的新技术、新知识提供了大好机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固步自封,就会很快落伍,甚至被所抛弃。我国自明朝中叶到鸦片战争三百多年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短短二十多年间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现实充分说明,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带来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借鉴和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是提高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树立世界眼光,运用战略思维,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增长空间。不断扩大出口是吸收国外资源和技术的前提条件。2000年,我国出口总额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7%。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把我国对外经贸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加强对国际经济走势的监测,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新动向,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和改善双边经贸关系,继续完善和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努力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增加国内急需的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 
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超过三千四百亿美元,成为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家。但是,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还较小,吸收国外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潜力还相当大。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还应突出引进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这一重点,正确引导外资投向,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相应政策,规范利用外资行为,促进外商投资健康发展。 
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通过境外投资,可以更多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把一些成熟技术和优势产品推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把世界先进技术引进来,加快产业升级。 
充分发挥科技对先进生产力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看,当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以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主要不是来自资本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而是科技进步与创新。一个国家如果科技进步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步伐,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生物和纳米这三大领域的科技发展,将形成巨大的科技革命浪潮,引发新的产业革命,带动生产力的大发展。随着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越来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我国科技进步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必须看到,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还较低,一些国内市场需要的高技术产品主要靠进口,而一般品却相对过剩;部分耗能高、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还不能及时淘汰;单位产值的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3-7倍,主要原材料消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5-30倍。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劳动者素质和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实施人才战略,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同时普遍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素养和劳动技能。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文化利益,既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迈进。 
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和扶贫工作。做好城镇社会保障和扶贫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我们应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这部分人基本生活的保障工作,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当前,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愤图强,锐意进取,不断开创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