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世纪共青团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8-10

【内容提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新世纪共青团建设必须增强党性意识,强化性的基本方向;必须体现党的要求,把握先进性的基本前提;必须服务青年权益,体现群众性的基本属性;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突出创新性的基本要求。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一个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能跟随党走在时代前列,深深根植于青年群众,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共青团。 

【关 键 词】团的建设/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创新性 


【 正 文 】 
纪元晋千,世纪伊始。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同时也为新时期共青团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促使我们以历史中的意识,全面、深刻地把握新世纪共青团的建设方向,在对团的基本属性的再认识中,思考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一个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能完全担当起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思想统一、政治坚定、组织巩固、作风扎实,能跟随党走在时代前列,深深根植于青年群众,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共青团。 
一、增强党性意识,强化政治性的基本方向 
在党的80年的光荣历史中,共青团始终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领导团,团紧跟党;党重视团,团依靠党。党从无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把对团组织的塑造,纳入到党的建设和整个革命事业的发展目标中去,在政治上、组织上、文化上对团的建设给予全面具体的指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团关系模式。这是共青团政治性的具体体现。这种党团关系模式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团没有独立的政治纲领,而是以党的政治纲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团的工作目标是为党的总目标服务的,是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团没有独立的政治任务,而是以党的中心任务为自己的现实任务;团的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的具体落实。 
2.组织原则一致。共青团不是俱乐部、联谊会那样的松散团体,而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先进青年的组织。在提倡团内民主的同时,共青团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与党有着相同的组织原则。 
3.组织架构相同。与党的组织架构相对应,共青团从中央到基层,从军队到地方,均有团的组织存在,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区)、镇(街道)、村(居委会)六级垂直领导体系,组织健全,在全国形成了严密完整的工作体系。 
4.具有共同的理论指南。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以党的理论基础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与党有着共同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5.具有党的青年工作部门的职能。共青团承担着党和政府委托管理青年事务的责任,它从属于党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一部分。党对青年的领导,是通过共青团来体现的;党对团员青年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也主要是通过共青团付诸实现的。 
6.具有双重领导的方式。团的组织要同时接受上级团委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并以党委的领导为主。团的领导干部一般也都是由同级党委派去的青年党员担任,从而保证了党对团的绝对领导。在团内工作的党员又作为团组织的代表参加党的委员会接受党的指示并参与党的活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丰富了团的政治性的时代内涵。在新的世纪,共青团要继续跟党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使青年运动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这是强化政治性的首要前提;要坚持培育“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务,引导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这是强化政治性的现实要求;要组织青年掌握科学理论,引导青年培养优良的道德,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政治追求,这是强化政治性的具体体现;要坚持用党的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凝聚和激励青年,团结带领青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这是强化政治性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强化政治性的组织保证。 
二、体现党的要求,把握先进性的基本前提 
“三个代表”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党的先进性。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不论是从党团的特殊关系来讲,还是从共青团肩负的政治使命来讲,通过发挥团的先进性更好地实现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思想对新时期团的建设所提出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团组织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内在需要,是新时期党赋予共青团的历史使命。共青团的先进性在新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体成员的先进性。共青团集聚了最优秀的青年,是由青年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他们具有崭新的思想道德观念,掌握先进的技能技术,倡导时代的新风正气,是积极进步的政治力量。 
2.组织结构的先进性。适应“五个变化”的要求,团的组织设置由单一、垂直的直线式结构逐步向横向、开放、动态、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转型,使团的组织结构设置精干、职能完备、健全规范、工作高效,从而实现团工作覆盖面、参与面、受益面的最大化。 
——适应青年分布的变化,全力突破非公有制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团建的“盲点”,形成以公有制建团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建团为补充的团组织结构 
——适应青年组合方式的变化,牢牢把握企业团建这个“重点”。打破生产建制和单一行业主管的界限,大力加强以大型骨干项目、协会为依托的团组织建设,形成以系统建团为主体,项目建团和协会建团为补充的团组织结构。 
——适应青年活动时空的变化,积极培育社区团建这个“生长点”。在巩固依托行政区划建团的同时,大力加强各类社区、物业管理、住宅小区、集贸市场、活动中心的建团工作,形成以行政区划建团为主体、社区建团、活动中心建团为补充的团组织结构。 
——适应青年流向的变化,牢牢把握团建这个“弱点”。要重点加强小城镇团的建设和实体建团、产业建团,形成以强镇带村为主体,实体建团、产业建团为补充的团组织结构。 
——适应体制改革,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学校团建这个“亮点”。要形成以班组建团为主体,以宿舍建团、社团建团为补充的学校团组织结构。 


3.运作机制的先进性。以团工作社会化作为目标指向,全方位地改造和重构现存的运作机制,使之适应团工作的需要。 
——在管理方式上,工作重心下移,以指导和服务为主,由直接干预到目标控制,减少自上而下、层层传送的指令性,增加灵活自主的指导性。 
——在工作方式上,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把团的工作纳入整个社会的发展轨道,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积极开辟联合社会各界的途径,争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工作的良好局面。 
——在工作体系上,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在青联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青联、学联、少先队组织为骨干,以各类青年社团和青少年工作机构为外围的新的力量矩阵。 
三、服务青年权益,体现群众性的基本属性 
团与党肩负的使命既共同,又不同。所谓共同,是指二者都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所谓不同,是指这三个方面:其一,是代表的对象不同。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处于执政党地位,代表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共青团代表的不是某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而是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利益与要求。青少年既不是一个阶级,也不是一个阶层,而是以一定的年龄段来区分的人群。其二,是党、团员的标准、数量不同。加入共青团虽然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但不象入党条件那么严格,只要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就可以入团;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是“终生制”,而团员是阶段制;党员占民众比例的4-5%,而团员要占适龄青年的25%左右。其三,是先进性的内容、形式不同。党的先进性集中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先进性是通过为人民利益而无私奋斗来实现的;而团则是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为青年服务,先进性是通过最广泛地团结青年跟党走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团组织不是党派,而是群众组织。我们在突出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团组织的群众性。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群众性是共青团实现政治性的手段和途径,也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要求。 
1.体现青年基础。对团组织而言,凡是符合团章所规定的团员标准,在同一青年群体中相对先进的青年,就可以吸收入团。目前,团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团员发展速度慢,团青比例偏低,团员覆盖面不广,团员流失现象严重。以广东省为例,据1999年团省委组织部的统计,该年广东团青比例达12.4%,低于24.32%的全省平均团青比例,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团员少于党员的不正常现象。团组织要充分体现青年基础,就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积极培养、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发展团员工作摆在团的建设的重要位置。要通过努力,使全省团青比例达到25%以上,农村团员比例达到15%以上,初中的团青比例一般不超过50%,中专、中师学校的团青比例提高到70%左右,大专院校的团青比例达到85%左右。同时,要加强新组织和社区团的建设,努力消灭团建空白点;要抓住团员发展工作的源头,进一步开展初中生推优入团工作;以团员实际从业地区和从业单位为基础,变外出团员管理为主为外来团员管理为主,加强对流动团员的管理;注意把那些符合团员标准,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先进青年吸收到团的队伍中来。 
2.适应青年需求。适应青年需求,是共青团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农村青年要求脱贫致富奔小康,“致富”是根本;青年希望努力提高生产业务技能,“立业”是根本;在校学生渴望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成才”是根本;精英青年具有较强的成才意识,“参与”是根本;外来务工青年找工谋生,有临时雇佣思想,“认同”是根本;失足边缘青年,需要感化,“回归”是根本……共青团要适应不同层次青年的不同需求,着眼于青年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等多方面的需求,从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体魄强健、审美情趣、个人事业、素质提高等方面加强引导、提供帮助。 
3.服务青年利益。服务青年,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团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共青团为青年服务的过程,就是密切党与青年的联系,为党赢得未来作出应用贡献的过程。共青团要进一步树立以青年为本的观念,切实把青年摆在团工作的主体位置,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最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出发,把青年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构建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职能,为青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着眼于团的未来,立足于服务青年,共青团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服务力度:一是立言界说。通过理论阐论、舆论宣传、营造氛围,为青年的成长需求服务;二是立法确定。通过协调社会、制定、完善法规,为青年的利益需求服务;三是立行影响。通过参政议政、社会监督、建立组织、设立机构、搭设舞台、解决问题、多办实事,为青年的发展需求服务。 
四、适应新的形势,突出创新性的基本要求 
创新性是指团组织对变化中的内外环境的主动适应、自我完善、自觉提高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从实践的角度去探索新形势下团组织如何更好地体现其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及三者相统一的新思路新方法。团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青年的需求,就必须进一步巩固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观念,推动创新实践。就共青团整体工作而言,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内容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等。 
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至关重要,是团建工作创新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创新中的灵魂。没有观念的创新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离开观念谈创新就如同盲人骑马,没有方向。观念创新实际上就是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用新观念、新思维来观察新世界,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内容创新。团的工作内容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内容创新就是团工作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向新的增长点主动扩展,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领域;要对原有的工作进行深度开发,实现团工作由低层次外围作战,向高层次全面服务的转变。如在团的指导思想上,要从单纯教育青年向教育青年与服务青年相结合上创新;在团的工作内容上,要从单一的政治活动向政治活动、经济建设、服务青年并重上创新。 
3.组织创新。就是针对团组织结构的失调,通过探索与创新,找到新形势下加强共青团建设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如团的基层组织设置要向适应团员青年就业、生活的具体情况,灵活设置上创新;团的管理方式要向科学管理与加强团内民主,提高团员青年参与相结合上创新;团的组织生活要从“三会一课”制度向规范团日活动,增强团员意识活动上创新;团干部的选拔配备要从任命制向竞争制、聘用制、任期制上创新;团干部的培养标准要从单一政工型人才标准向复合型人才标准上创新。 
4.机制创新。就是要适应变化了的工作内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辅之以好的方法、好的手段、好的制度。团的工作方式要实行事业化推进,从“搞活动”向“干事业”创新;团的活动方式要从依托组织开展活动为主,向依托组织与依托阵地开展活动并重上创新;团的活动形式要从集中、统一、大型的形式向小型、灵活、多样的形式上创新;团的领导方式要从一般号召、行政指令为主,向政策服务、思路指导、典型示范、考核推动上创新;团的资源获取方式要从单一的财政拨款渠道,向依托社会力量,借助社会资源上创新等。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