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之魂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莫华生 时间:2010-08-11
  【摘 要】爱国、团结、民主是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之魂,这种民族之魂催生的伟大力量,使中国人民创造了近代第一次抗击外国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辉煌。
  【关键词】爱国 团结 民主
  
  一、爱国之魂,驱动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
  
  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开始踏入中国,民族空前危机的时候,中国人民弘扬了比起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激昂、更博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种爱国之魂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22日,又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州事变的决议》。30日,再就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发表第二次宣言。这些宣言和决议,愤怒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发出了“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等呼喊。1934年,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表《对日宣战通电》,宣布要“领导工农红军和全中国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实行瓜分中国,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为保卫华北,保卫中国而战”。并且命令共产党员“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
  当民族面临危亡之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地战斗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就立即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武装抗战。1936年 2月又组织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开赴华北前线直接对日作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在军队数量少,武器装备差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配合友军作战,血战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救援娘子关;一方面开赴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在整个防御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对敌作战千余次,歼敌 5万多人,牵制了 40万侵华日军,对加速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消极抗战,国难加剧。中国共产党在仅有十八万武装力量的情况下,以民族利益为重,忍受极大的牺牲,勇敢地肩负起抗日主战场的重任,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使战争朝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方向。
  
  二、团结之魂,集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在强敌当前,国难当头之际,团结御敌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他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大团结的壮丽画卷。
  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了团结抗日的号召。在著名的《八一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就强烈呼吁“一切愿意抗日的派别,武装部队和群众团体,广泛地联合起来,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在《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不管我们相互间有着怎样不相同的主张与信仰,不管我们相互间过去有怎样的冲突与斗争,然而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抗日救国是我们共同的要求。为抗日救国而大家联合起来,为抗日救国而共赴国难,是所有我们中国人的神圣义务”。为了实现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决然以民族大义为重,以阶级利益服从民族利益,摒弃血仇,不计前嫌,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主动与国民党联手,共赴国难。   三、民主之魂,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抗战
  
  能不能实现民主,直接关系能不能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系到抗日战争能否胜利的大问题。因此,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争取和实现民主成为人民的共同追求。
  首先,作为民主运动先锋的中国共产党把争取民主和实践民主作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工作。1933年 1月 17日,中国共产党在其发表的抗战宣言中就提出了“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的呼吁。1937年 2月 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提出“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的要求和“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的保证。1937年 5月,在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争取民主自由,成为当前保证抗战胜利的中心环节。全体党员要努力为实现民主而奋斗。1939年 9月 9日,中国共产党的参议员毛泽东在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四次会议上郑重提出“实现战时民主,严惩对民众和青年大非法压迫行为。切实保障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及武装抗敌之权利”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发动和领导民主宪政运动,作出了推进民主宪政运动的指示,要求共产党员要积极参与。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在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九周年大会上,作了《关于宪政与团结》的演讲,强烈要求“要实施宪政,就要给人民以民主自由”。
  其次,中国共产党努力地模范地实践民主。中国共产党严格要求自己的党员“提倡民主作风,遇事先和党外人士商量,取得多数同意,然后去做”。强调“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当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减政”的议案时,毛泽东立即给予肯定,并亲自为此写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在抗日根据地推广这个政策。中国共产党还率先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实行普选的民主运动。
  民主党派和广大的民主人士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主运动的生力军。他们大力倡导实施民主:救国会在其《纲领》中,明确指出“民主制度的确立,是各党派合作的基本条件;结社、集会、言论、出版的自由,是联合战线丝毫不能让步的要求。”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其《抗战时期的主张》中认为,争取抗战最后的胜利,关键在于国民政府必须实行政治大改革,实行民主抗战。中国民主同盟把“实行民主政治”作为同盟的宗旨,同盟主席张澜强调“非实行民主来唤起民众,团结官兵,修明内政,不足挽救危亡”,“而目前挽救危亡,尤其需要民主”。他们还在参政会上提出“发扬民主,而利抗战”的提案。
  民主党派和广大民主人士还积极在国统区策动民主运动,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积极与中国共产党联手发起的民主宪政运动。
  正是这种民主之魂,激励中国人民勇敢地投身到抗日战争的铁流中,他们把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建立一个民主中国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抗日战争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