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的分类使用和不良反应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琳琳 时间:2015-10-12
【摘要】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使用,不良反应和临床使用的问题探讨
【关键词】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作用 不良反应  
        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用于治疗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成人血压超过        21.3/12.6kPa(160/95mmHg)。按发病它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高血压病人必须终身服降压药。近年来新的抗高血压药物很多,其中一些药物的价格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某些药物价格的近百倍[1]。因此,应针对高血压的不同人群,在保证降低疗效和干预同时存在的可逆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治疗药物,可大量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提高对高血压的治疗水平。有不少高血压病人对长期服降压药会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往往存在着思想顾虑。因此,医生和病人应密切配合,在服用降压药时既要考虑降压效果,又要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高压药物分6大类种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α-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此外还有周围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剂,血管平滑肌扩张药,神经节阻断药剂和中药制剂。
        利尿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效果较好[2]。利尿剂能增强其它降压药的疗效。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症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通过阻滞心肌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而发挥降压作用。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且伴有冠心病的患者。
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可导致心动过缓、性欲减退或阳痿,还会诱发支气管哮喘、高血糖、高血脂等。大剂量使用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钙拮抗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耦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降压起效迅速而强力,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钙拮抗剂通过舒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发挥降压作用,又因不易引起水钠潴留[3],单用对轻、中度高血压同样安全有效。对血脂、血糖等代谢无明显影响,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主要缺点是开始治疗阶段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尤其使用短效制剂,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作用主要通过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不灭活缓激肽,产生降压效应。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时达最大作用。ACE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干咳、咽痒,其发生率为10%~20%。
        α-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通过对血管平滑肌后膜的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阻断作用,可舒张小动脉及静脉血管,有中等偏强的降压作用,能改善血脂,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但初次使用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临床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建议睡前给予首次和增加剂量,由于可缓解前列腺肥大引起的症状,故对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是首选药物。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