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应用拱形包扎法在学龄前患儿换药中的效果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10-12
       1.3.2 换药效果和家属焦虑程度观察 
        两组患儿对第1~5次换药时伤口的粘连度,出血量,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换药效果。愈合标准:创面干洁无渗出、充血、水肿[2]。③家属焦虑程度  根据自评焦虑量表(简称SAS) ,国内常模标准均值为(37.23分)[3], 用观察法观察家属的面部表情、仪态、姿势、目光、语言等心理现象。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t检验、z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在换药后第 1天达到重度疼痛 (7~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 2~5次换药中, FLACC评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换药效果和家属焦虑程度比较,经x2、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应用干性愈合理论,借鉴烧伤暴露疗法
        干性愈合理论主要原理是为创面提供开放高氧环境,以抑制创面厌氧菌生长。开放的干燥环境可促进创面形成结痂,加速愈合[4]。我们在实践中采用拱形包扎法,令创面在5~7天形成焦痂。此外借鉴烧伤暴露疗法,使创面渗液及坏死组织干燥成痂。暴露疗法要求的环境较高,如要求室温30~32℃,相对湿度40%,接触创面用品均应无菌[5]等。我们换药时伤口涂聚维酮碘后,采用拱形包扎,创造了类似暴露疗法的环境,也取得了相似的疗效。
        3.2 拱形包扎法的优缺点
        优点:(1)创面易干燥成痂。擦痕较深,污染严重的创面不容易一次性清洗彻底,尤其在传统包扎情况下更易有污物、细菌、异物残留[6];另外,传统包扎伤口局部潮湿易引起伤口再感染。采用拱形包扎法,一方面可吸附渗液,另一方面又具天然屏障作用,起到了遮挡伤口预防感染的作用。        (2)增加了患儿舒适度和家属满意度。(3)实用性强。不同部位、不同年龄、不规则伤口均适用拱形包扎法;简单易学,容易推广。
        缺点: 深部伤口或家属配合不当易致伤口感染。
        4  结论
        学龄前患儿换药中应用拱形包扎法,能明显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痛苦,缩短换药时间,可推广至儿童和成人换药中应用。
参 考 资 料
[1]陈梅芳. 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 FLACC量表法[J]. 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2003,22(6) : 289.
[2]张卫红,周云,严向明.康复新液在尿道下裂术后伤口护理的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0,9,25(17):1565.
[3]关健红,郭翠娇. 骨伤科手术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心理调查及干预.中外医疗临床研究.2008,30:90.
[4]齐丽,徐嘉琪,杨立群.干性愈合与湿性愈合理论治疗压疮的比较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09,8,4 (22): 291.
[5]葛宝斗,剡海宁,洪功林等.现代创伤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3:214-224.
[6]王新宇.暴露疗法治疗皮肤擦挫伤.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7):6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