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腹痛治验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邢盛茹 时间:2015-10-12
        而流传至今的古人之方,往往是经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所得出的精华。而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方证合宜,则用原方,不必加减;主症相同而兼症有别,则贵在灵活加减变通。经方运用得当,有药到病除之效。
         3 现代研究
         本病所选芍药甘草汤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功擅缓急止痛,原方主治是以营血亏虚,筋脉失养为主要病机而致脚挛急不伸之证。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芍所含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镇痛及抗炎等作用。甘草具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此外也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而白芍与甘草同用,以上作用可显著增强,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肌痉挛,以及因肌痉挛而引起的疼痛。本方治疗痛症的作用已被现代实验研究反复证实,因此临床不再拘于原著,推而广之,广泛应用于消化、运动、神经系统等以疼痛或挛急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此外,芍药甘草汤原方的芍药与甘草等量,而现代实验研究则表明,不同炮制和不同比例的白芍与甘草组成的芍药甘草汤解痉镇痛作用有所不同。有报道显示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胃溃疡,发现白芍与甘草之比为1:1时解痉止痛作用最强,但维持作用较短。仅单用酒炒白芍时可见对小鼠肠平滑肌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使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次数减少,如用酒炒白芍和甘草配伍,在3:1比例时可见有较显著的镇痛作用,但对胃肠平滑肌的兴奋性均无明显影响。
         现代研究不但证实,芍药甘草汤不仅对小鼠的肠蠕动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也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这一结果与古方白芍甘草汤用于缓急止痛是一致的,而且证实了用不同炮制和不同比例的白芍与甘草配伍,其效果不同。如上所述,芍药甘草汤可视为治疗痛证的专方、基础方。
         4 感受体会
         本例病患,实属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昭然若揭,理当治以温阳利水,其方首选真武汤。但本患虽有治病之方,只因病重药杂且痛剧不能食,加之汤药之苦,患者难以耐受,故而其效难求。加之本患饱受腹痛之苦,事急从权,故急则治其标,诚如《内经•藏气法时论》所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并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因而选用3:1的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止痛。方中,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能养血、敛阴、柔肝;甘草甘平,炙用益气补血,缓急止痛,二药共成酸甘化阴,柔肝缓急止痛之妙用。药虽简,效专攻,且和强心、利尿类西药所起类似真武汤之效,兼之味甘易于接受,且不拘时少量频饮,不碍饮食,故而事半功倍,方获良效。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中医治病,是在整体观念思想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它注重的是整体,注重的是辨证。只有遵循辨证论治,面对病患才能临危不乱,治起病来才能得心应手。但同时不能忽略,临床治病切 忌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临床治病过程中,应全面地看问题,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及因人制宜,即所谓三因制宜。如此才能,真正抓住疾病的本质,确立正确的治则,选择合适的方剂。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探讨传统方剂的作用范围,才能与时俱进,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真正提高临证水平,确保临床疗效,才会成为良医。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