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俞穴—脏腑、器官和组织—体表投影”假说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贺晓慧 ,贾孟辉 时间:2015-05-19

  诚如章琪[9]指出的那样:以往学者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经络作了大量实验研究。陆续发现声、光、热、电、磁和同位素扩散沿十四经脉传导有特异性,证实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其循行线路与古人记述相符,而且经络既非神经、淋巴或血管,也不能用此三者的功能加以解释。那么经络到底是什么?不少专家热衷于寻找经络的组织解剖学的结构。然而十分遗憾的是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尽管动用了数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和各种现代检测手段,结果既没有发现管道或其他形态的独立组织结构,也没有找到经络运行的物质承担者。实验中观测到的许多相关现象,如钙离子富集于被针刺的穴位体液中、细胞间隙通讯具有沿经脉传导的特性、针刺经脉会引发沿经脉微小脉搏波等等,都是经络运动带来的结果或影响,而不是经络本身。最令人惊异的是薛崇成教授的“口裂试验”:循经感传经过口唇时,双唇的张开并未妨碍传感沿任脉继续前行。类似的实验证明,肌肉伤口的开裂也不能阻止经脉感传。正如中国中医研究院李志超教授所论:“对经络物理研究来讲,口裂试验,恰恰提示经脉是实实在在的无形存在。它正如海洋中的暖流、渔汛、航线、天空中的候鸟迁徙线、季风带、航空线一样,是不会被局部的干扰而中断的、更不可能用解剖学方法所观察。” [9](《经络——人体的无形信息通道》)由此推知,所有穴位的本质可能是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在所对应的距离该脏腑、器官和组织最近的局部体表的对应点。所以古人将“俞”、“腧”和“输”通用,即三者均有“对应”“应答”之意。换言之,所有穴位的本质实际是人体脏腑、器官和组织在所对应的距离该脏腑、器官和组织最近的局部体表的应答点和对应点。据此,我们是否应该提出这样的假说:即所有穴位均是人体脏腑、器官和组织在所对应的局部体表的“投影”点区。惟其如此,我们则不难理解孙思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阿是穴”的发现,即《千今方》云“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掐)其上,若里(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云阿是穴也”。临床上此种无固定部位、仅以压“痛”点为取穴标准的方法,实源于《内经》所谓“以痛为腧”的理论,后世在此基础上所发现的系列新穴亦无不受启于此。而这些无固定部位、并与经络的生理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诸多穴位实难单纯地用中医经络理论去理解和规范,却明明白白地符合着人体脏腑、器官和组织在对应的局部体表的“投影”这一假说。虽然论证这一假说还需要进行很多艰巨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我们始终坚信:其无论论证过程的本身、抑或论证的结果都充满着诱人的前景和挑战的魅力。

  回顾既往研究经络、腧穴的历史和现状,成绩斐然。尤其是近年来采用现代科技的诸多先进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经络和腧穴的实质进行了大量地研究,成就辉煌。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研究的现状:尽管付注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络腧穴的实质仍未能揭示。我们一直企图以找出经络腧穴的特殊形质结构为出发点,以证明经络腧穴的独立存在为梦寐以求。倘若只一味地追求经络腧穴形质结构的所谓实质研究,那么对于经外的“阿是穴”等奇穴是否应“另起炉灶”而分别对待?而无论是经穴,还是奇穴在临床的功能实质则无疑都是调理气血阴阳,改善脏腑、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等,对此所有穴位功能实质的一致性是否还应存有歧义?所以,对现行有关经络腧穴实质研究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应进行深刻地理性地反思。试问:张颖清教授的“生物全息律”的特殊形质结构是什么?焦顺发教授的“头皮针”理论有关的大脑皮质在头皮的投影对应点的特殊形质结构又是什么?那么,在对经络的实质研究中,我们一直企求找到经络的特殊形质结构,是否犯了一个不该犯的简单错误:即于无有之处寻有什,空空相寻终是空。

  综上所述,中医经络及回族医学经络腧穴理论中所以有以“俞”命名的穴位,是因取其“俞”有“应答”和“对应”之意。进而昭示出穴位的本质可能是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在所对应的距离该脏腑、器官和组织最近的局部体表的对应点。并据此提出所有穴位的本质,可能是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在所对应的距离该脏腑、器官和组织最近的局部体表的“投影”点区这一假说。笔者以为,对现行经络腧穴实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应该进行反思,并给予深刻的理性思辨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陈丁生.明治针灸大学针灸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4):62.

  [2] 唐有为,陈淑红.便秘的针灸治疗及其机理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4):29.

  [3] 浅见铁男,钟析译.三焦经、胆经与植物神经的相关:基于井穴刺络学的观点[J].日良自律,1992,37(11):8.

  [4] ChenA.董江涛.序列电针治疗紧张相关性躯体及心理疾病[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5(6):13.

  [5] HoffmannB高惠合译.针刺引起的皮肤表面温度反应[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5(3):40.

  [6] 大泽秀雄.躯体感觉刺激对交感神经肾支活动的反射性影响(第三报)[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5):58.

  [7] 毛永军.植物性神经反射接力-经络的实质[J].内蒙古中医药,1994 ,1:37.

  [8] 罗超应.经络研究中的几大学说[J].中兽医学杂志,1996,4:35.

  [9] 章 琪. 经络学说起源新探[J].陕西中医,2003,10:91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