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伤口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容 詹明萍 时间:2017-03-19
【摘要】  随着创伤外科的发展,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则应运而生。湿性愈合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伤口可与创面周围皮肤紧密贴合形成低氧、微酸、湿润的环境,从而抑制创面细菌的生长,保护创面,减轻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
【关键词】  伤口治疗  慢性伤口  湿性愈合
        随着外科学特别是创伤外科的发展,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伤口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最少干扰”[1],并一直沿用至今。随着医学的发展,伤口愈口已进入控制愈合的阶段。Metzger S[1]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伤口处理的最好方法是采用保湿敷料对伤口进行保湿处理。它可与创面周围皮肤紧密贴合形成低氧、微酸、湿润的环境,从而抑制创面细菌的生长,保护创面,减轻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为进一步推动伤口治疗学科的发展,促进临床伤口处理的规范化,进行以下综述:
        1  伤口愈合理念的发展
        传统干性愈合理论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氧气的作用。但干性愈合环境差,容易使伤口脱水、结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伤口疼痛,更换敷料时损伤创面,不利于上皮细胞的爬行,使生物活性物质丢失,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易造成痂下脓肿。随着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Winter博士提出的“湿性愈合环境理论”,应运而生了湿性疗法,其核心是应用“湿性愈合环境理论”指导实践中使用各种活性敷料促进坏死组织软化、溶解、清除和营造有利于愈合的微环境。
        2  伤口愈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新近对伤口愈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全身因素可能延长伤口愈合时间;而局部因素也可能延长伤口愈合时间[1]。现代伤口愈合理论认为:正常的伤口渗液包含了抗微生物物质,有保护和清洁伤口作用[2],并能营造有利于愈合的湿润环境。
        3  采用伤口湿性愈合治疗的意义
        3.1清洗伤口
        有研究表明,温和而全面的清洗能去除阻止愈合的碎片和异物,然而频繁清洗会干扰伤口愈合的环境[2],致使非常脆弱的新生肉芽或上皮细胞受损害和被去除。因此,必须严格掌握伤口清洗的指征。伤口清洗过程中,要求清洗溶液须对伤口愈合过程无损害,故建议清洗伤口时最好选用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清洗。所使用溶液的温度应该与体温相同或相近,否则会减慢伤口肉芽的生长速度,冷溶液会降低伤口温度,至少需要3h~4h才能恢复到操作前温度。
        方法:水流冲洗比擦洗效果更好,冲洗包括使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洗或淋浴。当伤口污染严重或需要清创时,低压脉冲式冲洗最有效。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