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载误治后发作奔豚病的方证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7-02-28

  桂枝加桂汤证是由外寒引发。如《伤寒指掌》:“按:此二症,一属少阴寒气凌心,故用桂枝加桂,温肾散寒。病由外召寒邪,仍从太阳表治,惟加桂枝两数,便可以温少阴,而泄阴邪矣。”《伤寒论辨证广注》:“盖太阳为寒水之经,肾即为寒水之藏,脏腑相合。经病用针,故引寒邪之气,内入于藏也。”

  3 桂枝加桂汤证是奔豚已发,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是欲作奔豚,前者重于后者

  《本草思辨录》:“桂枝用五两之方,曰桂枝加桂汤。此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皆所以制奔豚。……彼为脐下悸而尚未上冲,……此则重伤于寒,肾气从少腹上冲至心。” 《伤寒溯源集》:“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此条但云欲作奔豚,欲作非必作可比,乃可作可不作之间耳。” 《伤寒论注》:“前在里而未发,此在表而已发,故治有不同。”《脚气钩要》:“又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者,苓桂甘枣汤主之。……其悸惕惕然跳动者,精神之衰弱已,其剧者,曰奔豚气,桂枝加桂汤所之也。”

  4 桂枝有四两、五两之分,寓意不同

  《本草思辨录》:“而桂枝有四两五两之分者,彼为脐下悸而尚未上冲,且已多用茯苓伐肾邪,故四两不为少。此则重伤于寒,肾气从少腹上冲至心,桂枝散寒而更下其冲,故于桂枝汤再加桂枝二两。”《长沙药解》:“先灸其针孔,以散其外寒,乃以桂枝加桂,疏风木而降奔冲也。”“桂枝疏肝脾之郁抑,使其经气畅达,则悸安而冲退矣。”“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在茯苓。”《经方例释》:“奔豚在肾,其道远,桂枝三两不足以发之,故用五两,以示在表易发,在里难发之例。”《长沙方歌括》:“用桂枝加桂,使桂枝得尽其量,上能保少阴之火脏,下能温少阴之水脏,一物而两扼其要也。” 《伤寒溯源集》:“恐其欲作奔豚,故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也,……茯苓气味淡而渗,阳中之阴,其性上行而后下降,能滋水之源而降下,本草谓其能利小便而伐肾邪,故倍用之以为君。桂枝辛温和卫,而能宣通阳气,故多用之以为臣。”《伤寒论注》:“服桂枝以补心气,更加桂者,不特益火之阳,且以制木邪而逐水气耳。”《伤寒经解》:“用桂枝而加桂者,盖枝走阳分,少腹寒侵而成逆,不得桂辛温则寒不散、冲逆不平也。故用桂以伐内,枝以解外也。”《脚气钩要》:“桂枝善爽精神,顺血运行,故镇动气。”《伤寒寻源》:“桂枝加桂汤……按:方中重用桂枝者,以桂枝能直入营分,扶阳化气,得此重兵以建赤帜,则君主得自振拔,而肾水自降,泄北补南,一举两得,此为制胜之师。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按:桂枝保心气,茯苓泄肾邪,甘草大枣培土制水,煮以甘澜水,取其力薄,不致助水也。再论桂枝加桂汤,不用茯苓者,以气已从少腹上冲心,难恃茯苓渗泄之力,故寄重任于桂枝,以助心阳而伐肾气,此则水势尚在下焦,尚堪培土以制水也。”

  5 桂枝加桂汤有加桂枝和加肉桂两种说法

  《本草思辨录》:“仲圣用桂只是桂枝,盖即一物而加之减之,便各有功效不同,以诸方参考之自见,不必疑此之加桂为肉桂也。”《普济方》:“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共五两。”《伤寒溯源集》:“桂枝加桂汤,即于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成五两。”《本草崇源》:“仲祖《伤寒论》有桂枝加桂汤,是牡桂、菌桂并用也。”《伤寒论条辨》:“然则所加者桂也,非枝也。”《伤寒论集成》:“方有执云:所加者桂也,非枝也。”

  综上所述,两病证责之心、肾,与肝气不舒亦有密切关系。桂枝加桂汤证因汗后用针,引寒邪入脏,寒盛上凌于心,气从少腹上至于心,发奔豚气病,故重用桂枝散寒助阳降气,并灸以除其外寒。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因汗后阳虚,水饮内动,欲作未作,故表现为脐下悸,欲发奔豚气病,用药以茯苓利水伐肾,桂枝助心阳。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