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食糖进口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希颖 赵红霞 时间:2013-02-14
        自2008/2009年榨季以来国际糖价一直处在一种波动的态势中,2010年国际糖价的波动更加明显,尤其是2010年6月以后国际糖价开始大幅反弹,整体上看国际糖价处在一种飞速上涨的态势中,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供求格局依然偏高。各国食糖现货紧张的形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主要出口国巴西虽因旱情缓解发运速度在近期有所加快,但还是不能满足国际市场对食糖的需求。从中长期看国际糖价仍将维持在高位运行,这也必将影响国内糖价走势,国内糖价的低价时代将结束。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糖消费市场之一,按照中国入世承诺,我国对食糖的进口采用关税配额制度,2010年我国食糖进口关税配额为194.5万吨,与2009年持平。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对食糖贸易实行自由化的国家,也就是说中国对食糖进口是没有高关税保护的,食糖进口在配额内享受着优惠的关税待遇,进口产品对国内食糖市场比较容易产生冲击,国内食糖生产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食糖进口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一、食糖进口价格走势及我国食糖进口的特点
  (一)进口量先抑后扬,进口均价冲高回落
  2010年1-10月我国食糖累计进口量为136.52万吨,9月份单月进口食糖35.2299万吨,食糖进口均价为581.79美元/吨。不仅超过8月份的29.8597万吨进口量,也高于7月份创纪录的30.5781万吨,进口金额达到1.779亿美元。前十个月全国累计出口食糖71,632吨,食糖进口量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2010年前4个月,我国食糖进口量明显萎缩,除3月份外,其余各月进口量均在1万吨左右。从5月份开始,我国食糖进口量连续2个月突破10万吨,其中6月进口量达18.6万吨,同比增长1.1倍,环比增长59.9%,为2007年8月份以来的月度新高。与此同时,进口均价在3月份冲高至历史最高点每吨748.5美元后,快速回落,6月份进口均价已跌至每吨476.4美元,相较3月份下降36.4%,回到去年11月时的价格水平。
  (二)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交替上升
  今年1-10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食糖37.1万吨,下降34.6%,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量的90.8%;加工贸易进口3.6万吨,下降19.8%。 这与2009年的情况比较类似,2009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食糖83万吨,增长34.1%,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的78%;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12.8万吨,增长2.5倍。此外,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0.1万吨,下降6.9%。而今年1月份,情况则刚好相反,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食糖4365吨,增长1.1倍,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的51%;一般贸易进口4199吨,下降92.1%,占49%。贸易方式的变化比较明显。
  (三)进口来源地出现明显变化
  2009年,我国自古巴进口食糖43.8万吨,增长7.4%,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的41.2%。同期,自巴西进口23.6万吨,激增812倍,占22.2%。此外,自东盟进口14.8万吨,增长1.1倍;自韩国进口12.4万吨,下降5.1%。今年上半年,我国自古巴进口食糖22.4万吨,下降20.7%;同期,自韩国进口6.4万吨,增长22.1%,超过巴西成为我国第二大食糖进口来源地,自巴西进口5万吨,下降74%,自上述3者合计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量的82.5%。9月份食糖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分别为巴西25.73万吨,澳大利亚5.058万吨,古巴2.95万吨,韩国1.36万吨。进口来源地虽然仍比较集中,但来源国所占份额有较大的变化。
  二、影响我国食糖进口的因素
        (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差异
        2009年下半年以来,受印度、泰国等食糖主产国大幅减产影响,国际食糖供需缺口达720万吨,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并拉大与国内市场的价差。2008/2009年榨季出现1170万吨的缺口,2009/2010榨季全球食糖缺口为940万吨,但在进入2010/2011年榨季后,这种全球供应紧缺的状况将再度转为过剩,过剩量约为100万吨。食糖产量的增加将对国际市场的价格产生相应的影响,食糖的国际市场价格出现的下降趋势必然会影响到我国食糖的进口价格,当食糖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时,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成为国内食糖进口量增长的动力。
  进入2010年以来国际糖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世界第二产糖国泰国出现的“糖荒”现象虽然未直接影响我国糖业,却给我国关注糖业发展的各方人士带来了惊慌。巴西的连续降雨也给糖业产量打击。广西糖业网上有关数据显示,泰国进口估算为8652.34元/吨,巴西进口估算为7987.82元/吨。进口糖价走高已成定局。
  (二)汇率波动
  国内的食糖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依据其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而定的,进口越多,对国内食糖市场的影响就越大,进口越少,影响也就越小。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糖的消费需求也将不断增加,预计未来的供需缺口会不断扩大。从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居民购买能力将会增强,进口也将增大;然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加上进口扩大,必然会带动国际食糖价格的上涨,而国际食糖价格的上涨又会推动国内食糖价格向国际价格靠拢,最终带动国内食糖价格上涨。
  (三)国内市场供应情况
  作为重要的食糖生产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和棉花。我国食糖产量仅次于巴西、印度,居界第3位(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统计,我国食糖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据中国糖协数据显示,2009/10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73.83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少产糖169.29万吨,截至2010年9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1042.13万吨,累计销糖率97.05%;另外,为稳定国内糖市,自2009年12月份以来,国家连续三次抛售国储糖,累计抛售86万吨,改善了国内市场供应紧缺的局面,导致进口需求相对减少。2008/2009年榨季,我国食糖产量1,243万吨,较前一榨季减产16.24%,消费量为1,390万吨,较前一榨季增长2.2%,产销缺口147万吨; 2009/2010榨季食糖产量1,209万吨,消费1,460万吨,产销缺口251万吨;连续两个榨季减产、新榨季库消比下降以及国际糖价低于国内糖价等因素为进口增长提供了动力。
  (四)食糖消费水平
  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食糖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据国际糖业组织的统计,人均GNP在2896至8955美元的中高收入国家人均年食糖消费量为41.0 kg。我国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的逐步实现,使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食糖消费需求将处于增长期。此外,居民消费结构的急剧变化,导致食糖个体消费量的增加。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糖消费量必将随之提高,从而对价格产生影响。2008/2009榨季,我国人均食糖消费10.7千克,与消费结构相似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食糖消费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食品加工业飞速发展,带动食糖总体需求稳中有升。中国糖业协会对我国食糖消费需求量增长情况的预测表明,我国的食糖消费量2015年将达到1600至1800万吨;2030年可能接近世界消费水平,达到2600至3000万吨。国内食糖消费水平的提升也会影响我国食糖的进口。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