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级医院输血工作现状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颜斌 马海燕 魏冬雪 时间:2017-02-28
【关键词】  输血工作   现状   管理   安全
        近年来,随着各医学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血液的认识也更全面、深刻,输血技术在临床医疗活动中的作用也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可是,由于输血的发展历史总体并不长[1],人们对输血的认识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对输血技术严肃性、复杂性的理解尚有欠缺,致使当前的输血工作存在诸多隐患。笔者及同事今年在我市1家三级综合医院学习期间,对其输血工作进行观察,现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分析如下,期望可对各级医院输血工作的管理和改进有所借鉴。
        1  输血管理委员会方面 
        1.1对临床输血工作缺乏监督,未制定有效措施防止血液不合理使用,未对配输血、取送血等技术环节做出标准化要求,目前仅侧重于输血技术指导工作。
        1.2无详细输血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及方式随意性大、力度小,输血反应通报少,不能持续、有效的提高全院输血水平。
        1.3未能建立对大量输血情况的会诊制度和审批制度,输血管理委员会存在先观望上级要求和态度而后决定是否再予建立的思想。
        2  输血科工作方面
        2.1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完整,与血样标签信息不符情况多见。有资料统计[2],上述情况在医院输血科所发现问题之中达到70%比例。
        2.2目前医院进行交叉配血时,存在着对采集3天以内的血样进行多次配血实验的现象,因每次输血均可能导致血液发生免疫学变化,故该做法存在潜在输血反应的风险。有学者指出[3],反复输血患者,应尽量采用输血前24小时内采集的样本作检测。 
        2.3目前无法做到大量输血时多袋血之间的交叉配血,系因工作量巨大、繁杂,可能不能保证急救用血时的供应。
        2.4未能严格按照血液采集日期顺序发放,存在给“熟人”拿“新鲜血”现象,可能造成血液保存过期。建议将血液以每7天为一个保存单元,严格发放顺序,发放有监督。
        2.5不能严格执行血液发出后不得召回的规定[4],因不能控制出库后血液的质量安全,收回血液行为存在极大隐患。
        2.6输血后血袋回收不及时,未能设立专用冰箱存放输血后血袋,不利于输血反应原因追查。
        2.7输血反应调查表随取血时发放,但收集不及时,部分科室甚至每半月集中补填,敷衍了事,失去了调查的真实性意义。
        2.8融化冰冻血浆或冷沉淀时,水浴箱中一次性放置血液制品过多,不能保证水温维持在37℃恒温。并且血袋全部浸入水中,存在血液制品发生细菌污染的可能。目前,血浆融化机是一种更好的融浆方法。
        2.9有时存在储血冰箱中的血液与血样、试剂混放现象,易发生血液交叉污染。
        2.10储血冰箱虽建立定期消毒制度,但未能严格按规定执行,亦不能保证血液安全。
        2.11对输血科水浴箱未建立消毒计划,对何时更换水体亦无明确规定,水箱内杂质较多。
        2.12输血科目前仅限于本院的血液储存、配血、发放工作,尚未与血站形成网络建设、资源共享局面。医院与血站应当积极建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5]。
        3  医生工作方面
        3.1对输血协议书的签定缺乏重视,不能充分告知患者输血的风险,有时交由实习学生代为办理,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3.2不能保证在患者床前进行采样试管的贴签工作,并且实习学生代为取送血样时有发生。尽管医院规定须由本院医师进行血样采集、取送,但医生普遍不能有效执行。
        3.3部分用血较多的科室存在一次性申请输血、送样或取血过多现象,与输血科进行血样、血液交接核对时极易发生差错。每次仅申请一至两人输血是一种更为妥当有效的取送血样或血液的方法。
        3.4输血记录过于简单,往往于病程记录中一笔带过,无法体现输血技术的严谨性和严肃性。笔者认为应同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等操作一样,对输血进行独立而又详细的记录。

        3.5少部分医生坚持“全血更全”的观点,对慢性贫血患者仍然申请使用全血。一般来讲[6],全血仅应在急性大量失血时才考虑应用。
        3.6少部分医生对不同血液制品的适用范围掌握不清,比如存在将洗涤红细胞配合冰冻血浆使用现象。洗涤红细胞[7] 可去除98%的血浆蛋白和80%以上的白细胞,如果配合冰冻血浆输注就会失去洗涤血浆蛋白的意义。
        3.7目前,医院有近半数医生输血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输注血小板或血浆前使用率更高,认为可预防细菌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反应发生。事实相反,地塞米松仅可延迟输血反应发生时间,减轻症状,并不能阻止其发生[8],因此医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终止输血,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3.8部分医生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前无凝血项目检测,存在盲目应用现象。深圳市亦有调查[9],血浆“不合理输注”现象普遍存在,输血无循证医学可依。
        3.9应用冰冻血浆补充蛋白、加强营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可能与白蛋白市场供应不足、价格昂贵,及医生对血浆传播病毒的认识不足有关[9]。血浆中蛋白含量低于白蛋白,亦不能在人体有效的转化为氨基酸[10],故无法改善人体营养状况。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