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问题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映桥 时间:2014-06-01

      摘 要:本文对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在分析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制约素质教育的推广,操作目标的不明确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应试教育评价模式的广泛运用成为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瓶颈,实施素质教育的硬件及软件条件不足。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可以通过增强管理的灵活及多样性,增强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合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等途径来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体制。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 管理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个性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人的可塑性最大,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影响也巨大,因此如何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体系是当前小学教育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制约素质教育的推广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在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时候,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在束缚了教育管理者。一些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却仍沿用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来对学校教育质量高低进行衡量,此外他们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未能进行准确把握,导致小学素质教育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二)操作目标的不明确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现在的小学生己经并将继续面对一个竞争激烈、变化多端的世界,当代高科技发展对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向未来探讨教育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素质教育最终要转化为操作目标才能得以执行。虽然目前在实践中对人的素质构成争议很多,但多数学者还是主张确立“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层面的素质结构。有人还认为,在素质教育的具体实验中,素质包括九个要素,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这九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与我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但是小学素质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的素质教育,既要注意其科学性,也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测评性及针对性。因此,小学的素质教育,其内容要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和细化,从而,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的操作目标。
  (三)应试教育评价模式的广泛运用成为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瓶颈
  素质教育评价就是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对素质教育实施条件、过程及其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由于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评价也就不同。应试教育突出考试为中心,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上,把题海战术,出偏题、难题作为主要手段,课堂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分数的高低,其评价手段是以考核作为唯一标准。对学校、老师的评价都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取向,形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只顾尖子生的培养,使教育为少数尖子生服务,人为造成教育的差异发展。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硬件及软件条件不足
  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传统教育相比较而言,对学校的硬件及软件条件都有更高要求,特别是对教学设备设施及师资力量有严格标准。但是,目前我国各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学校在硬件设施及师资方面具有较大差异,特别是一些中西部的偏远地区,其小学的教学设施相对简陋,根本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设备,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导致素质教育不能全面展开,在各个地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差距。
  二、强化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相关建议
  (一)增强管理的灵活及多样性
  第一,当前我国小学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统一性”,学校非常强调学生行动的统一性,纪律约束的同步性,这种管理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而制约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成绩优劣成为衡量学校管理模式的唯一标准。学生在统一模式与标准下遵守校纪校规,按同一的方法去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而班主任则成为学生在校阶段学习生活的规范者。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很少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创造的意识和实践,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创造性的要求相违背。
  第二,硬性的时空管理形式有待改善。当前小学课堂时间及教学活动的空间都是固定的,这种时空管理观,使教育教学活动难于走出教室进行社会实践,难于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这一点可以借鉴英国的包班制管理体制,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兴趣及授课的内容灵活授课或开展主题活动。目前,我国在小学班级管理上,班级教学依然是分科教学为主,分科教学虽然能为学生提供了较专业的训练,但亦存在将学科知识强行分割的情况。现代教育强调基础教育的综合发展,各学科之间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如语文没学好、必然对数、英、自然等科目的学习产生影响。而包班制有利于各科之间平衡发展,有利于各科之间相互渗透,能使课堂教学的时空得到最佳的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第三,结合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在小学阶段,选修课要始终坚持自由开放的原则,它不应被看作特长发展课,而应被看为一门以主要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启蒙课,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考评。课堂教学要结合儿童的感知特点,从而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对选修课的课堂质量监控,要以学生参与过程资料积累为依据,学生的比赛成绩只能作为选修课评价的参考,保证学生在无压力下参与选修活动。
  第四,积极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于师生之间,而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能否素质化,是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实施的关键。而启发式教学应该是素质教育课堂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比对国内外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区别,其中优劣不言而喻。
  当然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必须是建立在对教材博采精选,教法精益求精基础上的,这样才能给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留下充分时间,从而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抓住关键问题启发思考,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
  (二)增强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从长期的日益孤立于社会而自成的封闭系统中解脱出来,并置身于宏观的社会背景中,调动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应,以提高学生的总素质。作为对儿童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有必要拧合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内外一致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素质,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第一,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网络。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各方面素质起着启蒙和培养的作用,它的教育功能是学校以及社会其他群体所无法替代的。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得到家庭的配合,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网络,对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密切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要组建和完善学生家长会。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们协商推荐一些懂得教的家长组成学生家长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计划方案,帮助学校解决有关工作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会的设置不能搞形式主义,而应形成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常务会,把学校工作尽快向学生家长会汇报后检讨,并提出服务承诺,同时可以及时听取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避免学校工作偏离正常轨道,保证素质教育的正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