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海峰 时间:2014-03-26

  
  三、做好高校网络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1.丰富优化数字馆藏,为网络编研打好基础。网络档案编研是以档案馆(室)的数字档案资料为基础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了坚实的基础,网络档案编研工作就无从开展。首先,要加快高校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尽快利用计算机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将高校馆(室)藏档案转换成数字形式,建成档案原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其次,要加大对现行电子文件的收集力度。要对学校的各项重大活动(如党代会、水平评估、)进行跟踪,及时对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对各部门各院系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现行文件)进行甄别收集,获取足够的一手资料,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含金”量,为编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设高水平档案网站,为网络编研成果的发布提供平台。高校档案网站是高校档案部门展示形象的窗口,是高校网络编研成果的发布平台,是与利用者进行互动的纽带。建设一个有特色、高质量的档案网站,对高校网络编研成果的推广和利用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一是要针对用户进行网站内容设置。要体现以师为本、以生为本,通过换位思考,从用户的角度设置网站的内容,来满足校内外用户的不同需求。二是要精心设计网页。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来表现网站主题,体现高校档案部门的形象。三是要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信息的更新速度直接影响着档案网站为用户服务的水平,只有新颖的内容才更具吸引力。
  3.构建网络互动模式,走开放编研之路。网络环境为高校编研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利用互动模式。在互动模式下,一方面,档案编研人员可以将自己的编研工作计划与编研成果发布在网上,通过BBS、网上聊天或以E—mail的方式,由浏览者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具体要求,编研人员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相关人员的需求信息,并以此决定档案编研工作的进度和选题,进而使网络编研选题更加贴近利用者,更具科学性。另一方面,要走联合编研的路子。通过与校内有关职能部门、其他高校档案部门、社会档案界、历史研究单位等不同编研力量开展协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完成某些编研项目。
  4.精心研究编研素材,提高网络编研成果的质量。首先,网络环境下, 档案编研人员可以获取的编研素材大大增加,材料数量的急剧增加势必带来选材的难度。因此网络编研必须加强对各种素材的甄别,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选定既切题义、又有价值的材料。其次,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 传统档案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档案信息获取困难的状况得到改变, 档案信息的检索和传递逐渐走向非中介化、非专业化、非智力化, 因此档案信息利用者关注的是如何从繁杂的信息环境中捕获解决问题所需的内容知识, 并逐渐由注重档案文献实体的获得转变为有效信息的吸收。这就要求网络编研人员必须加强对档案史料的研究,深度挖掘档案信息的内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网络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利用者的要求。
  5.大力培养网络编研人才,提高网络编研的水平。所谓网络编研人才是指“具有档案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与技巧的编研工作人员。他们应对网页制作、网站维护比较精通,还要有一定的编辑和审美能力”。要在具备历史学、文献编纂学、目录学等专门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具备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能。要有创新精神,对档案信息能正确理解、合理采撷、综合分析、科学筛选和系统整理;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既要研究师生对档案信息的现实需求,也要研究广大利用者的潜在需求, 才能满足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服务的需要。高校具有人才优势,应积极培养和引进适应时代需求的网络编研复合型人才,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提供智力保障。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必将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档案编研人员要准确把握网络带给档案编研工作的机遇,及时调整编研观念,认清未来档案编研工作的新形势,让网络档案编研成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保忠.论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J].浙江档案,2004(8).
  2.李小冰.网络档案编研工作谈[J].浙江档案,2007(8).
  3.麻新纯.论电子时代档案信息服务功能的实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2004(3).
  4.王珏.网站建设与档案编研[J].档案与建设,2003(3).
  5.吴建华,方燕平.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及其整合概念的界定[J].档案学通讯,2009(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