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上博(三)‧周易》的「融」及相關的幾個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蘇建洲 时间:2010-08-12

《上博(三)‧周易》簡二十五:「虎見 =,其猷攸。」整理者注釋說:「『 』,疑『蜳』字,與『眈』音近。『虎見 =』讀爲『虎視眈眈』。」[1]建洲按:「見」字,由《郭店》來看,應釋為「視」,裘錫圭先生已有專文討論。[2]其次,「 」字筆者曾以為應釋為「融」,[3]後來看到學者亦有相同意見,[4]如孟蓬生先生認為:「此字實即 字,從 (蟲之省)聲。右上之口當爲附加的裝飾符號。」對字形結構的看法筆者與孟先生有所不同,敢略陳拙見,請專家前輩指正。[5]

首先,楚簡「流」字《上博(二)‧容成氏》24 《郭店‧性自命出》31 〈性自命出〉46 《上博(一)‧性情論》19 〈性情論〉38 。關於「流」字的構形,目前有三說:李零先生以為楚簡「流」字所從「 」即「蟲」字,所以「流」字從「蟲」得聲,[6]沈培先生從聲韵觀點贊同其說。[7]其次,何琳儀、劉釗、李天虹、曾憲通等先生以為右旁的「 」是由甲骨文「毓」右旁所從倒子之形演變而來,演變過程如下:[8]

 

(《甲》1760,「毓」所從)Ú 毓且丁卣,「毓」所從Ú (中山王 壺,「流」所從)Ú (〈性情論〉19,「流」所從)Ú (〈性自命出〉31,「流」所從)

 

另一說是龍宇純先生所主張的,其曰:

 

流字所要表示的在水,所以人首朝下,象人從水而下以表示水之流。孟子說:「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這一個流字古義,不啻為流字結構的注解。人游於水中前進時,頭髮應該是緊貼著頭向後披拂的,流字 下的 應該不是髮形,而是水的樣子,說即是川字也無不可。所以 字實在是人正面從水而下的樣子,左右與前方都是水。小篆省作流,文字偏旁逕省作 ,也都是人從水而下的樣子。[9]

 

後二說之別在於何琳儀等先生以為「 」象倒「子」,其下為「羊水」;龍先生則以為象「人」上伸兩手順流而下之形,其下象「川」之形。至於李零先生之說是根據楚簡常見的楚先公「祝融」的「融」作 而來,但是釋「流」為從「 」,對中間所從的「○」形並無法說明,況且 可能不從「 」(詳下)。李天虹先生注意到「流」、「融」偏旁形體相近的現象,她以為:「值得注意的是,楚簡『 』將子旁頭部省略後的形體與『 』混同,如望山和包山簡中『祝融』之『融』均? ,就分別作 (望簡一二三)和 (包簡二三七)。所以這樣的形體究竟應該隸作『 』還是『 』,應當充分考慮文義。」[10]此說似稍可保留,新出《葛陵》甲三:188、甲三:197、零:560522554「融」字偏旁從「 」。[11]值得注意的是乙一:22、乙一:24、零:288「融」字皆作 ,偏旁從「 」,可見舊說認為「 」右旁從「 」似可商。「融」(余冬)應該釋為從「 (毓)」(余覺),二者雙聲,韻部陽入對轉。換言之,「融」字字形變化的過程由 Ú ,如同上引「流」字。所以上述李天虹先生所提「融」、「流」二字偏旁寫法的分別可能是不存在的。

另外,《包山》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