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朝克图 时间:2014-08-22
  呼和浩特城镇群一体化发展理应是积极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以生态化转型或是建设生态经济为主旨,而所谓生态化转型或生态化经济并非是单一的生态或环境层级的概念。以往经济发展并未有效摆脱封闭或半封闭的资源依托型经济发展模式,规模小、效益低及污染重是突出特点;城市传统工业严重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粗放开发与过度利用,可持续利用及循环发展能力极为软弱。而生态经济是一种集自给、共荣和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新兴经济发展形态,是物态、事态、生态和人态的完美融合与和谐共存。循环经济是依托系统生态原理和可持续发展规律发展起来的,具有较高的资源循环代谢系统、完备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是一种兼具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及进化型的复合生态经济。它的循环不仅是废弃物循环(废弃物循环仅属于产业生态的小循环),还包括社会生态的中循环和自然生态的大循环。其中,社会生态的中循环包括规划、管理、研究、教育、消费等,自然生态的大循环包括水、土、气、生、矿等生态因子从摇篮到坟墓再到摇篮的全代谢过程。循环经济的循环是物质循环、能量更新、信息反馈、空间和谐、时间连贯、资金流通以及人力进化过程的生态循环。呼和浩特城镇群一体化发展理应是坚持区域间联合协调开发、功能区间共生共荣互补、物态、生态和人态因素和谐共存的生态化开放系统,以求实现首府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呼和浩特城市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分析:特色与优势并举,产业实现生态转型

  目前,呼和浩特将城市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定位为:特色与优势项目并举,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群。“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将全力打造盛乐—如意南区、托电—清水河园区、金川—金山—裕隆园区、金桥工业园区四大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以乳业、电力及能源、新型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以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四大优先发展产业基地:(1)乳业为基点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继续保持并做大乳品经济的生产规模的同时,继续强化伊利、蒙牛等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加速推进高品质液体乳和婴幼儿乳粉生产,继续开发低碳环保类产品和优势乳制品品牌。继续扩大绿色环保性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形成乳品、粮食、肉品加工以及啤酒饮料为基点的首府城市食品工业体系,并努力培育国家级畜牧业示范基地及绿色食品产业生产基地。(2)电力及能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建成托电五期、托电自备二期、清水河华润电厂、和林华能电厂等电源点项目。加快发展城市热电联产和旗县备压机组。依托高铝粉煤灰的资源优势,扩大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规模,加快发展高性能铝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废物回收利用产品,延伸产业链条。(3)加强泛呼包鄂区域资源配置的对接与协调,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建设煤制天然气、煤制苯胺等重点煤化工项目,打造煤气化、液化、焦化等延伸加工循环产业链,煤制天然气达到40亿立方米以上,煤制苯胺达到30万吨。扩大炼油生产能力,大力开发石油化工下游产品。同时,加快培育风电、光能、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以及信息产业。
  呼和浩特城市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颇具宏观性与现实性,具有产生经济效益与规模效益的战略可行性。预计,“十二五”期末,盛乐—如意南区、托电—清水河园区、金川—金山—裕隆园区、金桥工业园区四大工业集中区的电力、化工、石油及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达到4000亿元。呼和浩特城市发展以电力及能源、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以及装备制造等为支柱产业,而这些领域取得的经济成就往往代价也是巨大的,而新兴清洁能源、绿色产业的比重并不在一个合理位置上,体现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产能失平衡的趋势,从长远看,这并不符合城市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战略初衷与方向。城市产业应当是体现生态文明主旨与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呼和浩特城市产业集群发展应在全面客观地认清城市产业现状的前提上,立足于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集群及其发展体系。要以生态型的示范产业园区为模块,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化现代工业体系,同时切实发展教育、文化、信息、旅游、医疗、物流、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研发、设计、营销中心,积极实施现有产业的升级和改造,逐步实现产业的生态化转型,切实提高生态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四、小结:一个首府城市向生态化转型的几点启示

  怀特对生态城市的定义为:“一种不耗竭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系统和不破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人类居住者提供可接受的生活标准的城市”其生态城市的标准应为自律性、自给性和宜居型。我们需要牢记城市及城市中的人都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使城市与人类仰赖的自然世界共存共荣,我们应自律其自己行动、规范其行为,城市应该摒弃可以将城市的残留物输出到其它地区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应该理解物质过程的内在循环,应整合城市的残留物,并将之作为人类对生物圈中其它生命应担负的责任。城市也应当是自给的,不能向外界、自然界无限索取自身所需之物。城市必须能保证自身系统的循环利用与自给满足,也不能以生态环境污染换回经济效益,否则,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在所难免,人类也只能是自食其果。生态城市也应当是生态文明的模块,生态工程本身也必须包括市民本身的生态意识的培养以及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首府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也应从当今城市化发展趋势以及自身民族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发展的大局出发,强调社会、经济、人文及生态的交融发展,这才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保持长久活力的关键所在,正如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发起者德国人马丁·路德所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接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