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的母子公司工资总额管理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钱程 时间:2014-06-01
 [摘 要]工资总额是个体薪酬的总和。本文以企业劳动定额定员为视角,以母子公司为对象,从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入手,分析母子公司工资总额管理的内容,进而构建母子公司工资总额管理体系,在薪酬管理方面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薪酬 定额定员 母子公司 工资总额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制定一个有效、合适的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R.I.Henderson,1994)。从社会宏观的角度说,薪酬分配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在企业微观的角度来说,它又是决定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因素。
  工资总额管理则是薪酬管理的一个方面。它和个体员工薪酬设计关系是团体和个体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工资总额管理相对个体薪酬设计来说是中观层面的薪酬管理。由于工资的利益敏感性和刚性,它是企业管理的难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人力资本和最低工资水平,胡学勤(2001)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本含量高的劳动者应该得到较高的薪酬,也只有使每个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价值都得到体现,社会总体劳动力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Solow(1979)认为在人工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工人工资的努力弹性为1,工资变化一个百分点,则员工的劳动努力程度同方向变动一个百分点。魏章进(2006)认为恰当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不会降低就业甚至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并确实能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
  2.关于工资和绩效的关联性,李实(1996)和拉萨、辛格(1996)分别分析和证实了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 特别是奖金水平与企业的利润率和留利率之间存在相关性。杜海燕和郭晋刚(1995)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了工资总额中奖金比重这一解释变量,发现较高比例的奖金与企业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相联系。Rayton (2003)对美国制造业198 家企业的研究表明,业绩好的96家企业相对于102家业绩较差的企业,员工薪金与业绩相关性显著,弹性系数为0.1193。李汝萍(2009)认为企业的工资总额应综合考虑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指标。
  3.关于工资总额的核算方法,谭浩(2006)提出了四种企业核定工资总额办法:a、全额挂钩办法:工资总额=指标A×系数1+指标B×系数2+……+指标Z×系数N;b、固定加浮动的办法:工资总额=固定部分a+浮动部分b=固定部分a+(指标1×系数1+……+指标N×系数N);c、核定增长率的办法:工资总额=上年工资总额×(1+增长率);d、层次划分的办法:即企业在人员定编的基础上,将企业所有岗位划分为三个层次:高层、中层和人数最多的岗位,参照市场化水平和企业历史数据分别确定这三个层次的工资水平,乘以各层次人数,得到工资总额。贾理奇(2008)认为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增长比率由市场竞争力、财政贡献、社会贡献和管理水平四方面决定。李伟(2008)认为工资总额的水平状态主要是从工资总额的比率指标来考察的,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工资总额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
  二、母子公司工资总额管理的内容
  1.制订工资总额管理政策
  工资总额管理政策通常由人事部门按照最高管理机构的方针拟定,它强调的是支付标准与规模相当的竞争性企业的相对高低的差异。一般而言,企业的工资总额政策目标包括提高生产率、控制成本、实现分配公平。一个有效的工资总额管理体系应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①吸引和保持组织需要的优秀员工; ②激励员工高效率地工作;③公开并容易理解;④反映有依据的单位和公司的相对贡献;⑤不断创新、提高竞争力和公平感。
  2.确定工资总额体系
  确定工资总额体系就是确定工资总额的构成和各部分所占的比重。从国内外实践看,工资总额体系可分为三种基本模式: ①高弹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工资总额“死少活多”,即固定工资总额比例小,浮动工资总额即根据绩效确定的工资总额的比例大。②高稳定模式。与前一种模式相反,在这种模式下,工资总额“死多活少”,浮动工资总额即根据绩效确定的工资总额的比例小,固定工资总额比例大。③折衷模式。折衷模式结合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它既有弹性,又能够不断激励企业提高绩效,而且还具有稳定性,是一种较理想的模式,它需要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工作特点以及收益状况,合理地进行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