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海洋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杨 时间:2014-08-22

  二、我国海洋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海洋软实力来自于资源及对资源的柔性运用过程。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可产生海洋软实力的资源多种多样。学界通常认为软实力来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有威望的外交政策及国际影响力等,即文化、政治、外交三个方面。其实,软实力也可以来自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虽然不同的资源在软实力的形成中会有紧密而复杂的内在关系,但不容置疑的是,每种资源在软实力的形成中必然有其的独特作用。中国的发展不能只是硬实力的发展,还要重视历史文化、教育状况、法治水平、政府效能等软实力的综合建设。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国家利益的多向度化和新的竞争模式要求海权建设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培育。接下来,本文就从政治、文化、外交、经济、军事、科技资源及其运用六个方面阐述我国海洋软实力的构成。
  (一)政治资源及其运用
  对于现在的国际海洋制度,中国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面对。在遵守已经签署的海洋条约、公约和协议之外,更要加强对国际海洋法的研究和利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使我国在国际性海洋法律文件形成过程从一般参与转为积极介入,把本国的利益诉求借助国际法的规则反映出来,从而实现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目的。同时,面对岛屿领土主权争端,要加快国内立法,使海洋边界划定更加明确,通过法律途径避免海上冲突,确保我国海洋权益的实现。
  (二)文化资源及其运用
  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海权强国相比,我国的海洋意识还比较薄弱,缺乏海洋文化传统。郑和远航的主要意图是宣扬国力,近代海军现代化试验也只是为了应对列强炮舰政策,它们都不是海权意识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海外贸易和合作增加,我国对海洋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是国民的整体海洋意识还有待提高。中国需要把海洋教育的内容注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去,通过互联网等传媒工具引导民众讨论和传播科学海权观,使我国民众更加关注海洋资源、海上交通安全等海洋权益问题,以此来推动我国海洋权益的实现。
  (三)外交资源及其运用
  中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和交流。以南海问题为例,中国没有使用武力来加强自己在南海主权主张的倾向。中国目前利用的是海洋软实力,包括对地区国家提供能力建设帮助,积极参与一系列的海洋和环境倡议,比如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南海项目,以及在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实施的维护航海安全和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有意愿实现“基于国际法、不使用武力和谈判解决纠纷原则更全面地融入区域关系系统”。
  (四)经济资源及其运用
  海洋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在国家GDP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海洋产值的不断上升已使海洋经济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要不断提高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能力,拓展海洋产业链,加大海洋产业项目支持力度,打造有优势的海洋产业,通过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我国的海洋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强与其他各国的合作,实现经济效益、国际关系的双赢。
  (五)军事资源及其运用
  在解决国家争端和保障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军事资源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战争时期,它可以保卫国家不受外敌侵犯。而在和平时期,它可以发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作用。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我们要不断加强海军的战斗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作为我国和平发展的后盾,并更加有效的参与到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行动中去,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军队是威武之师,更是文明之师、和平之师。
  (六)科技资源及其运用
  我国在海洋科技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研究重于战略研究,海洋科研领域仍然集中在水产、矿产、航运等传统技术领域,对于中国海洋局势纷繁复杂、权益受侵犯损害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还相对欠缺。二是机制不完善,科研作用难以发挥,一些领域存在着专家和政府不能有效合作的状况,海洋监管体制涉及的部门较多也导致了各方面研究力量分散。因此,以后我国要注重海洋人才的全面培养,科研部门的研究范围也应有所拓展,提高我国综合性管理海洋水平,为政治、文化、外交、经济、军事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使科技力量转化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提升我国的海洋软实力,不能只局限于文化、价值观、制度、政策等这样的软资源,还应扩展到军事、经济、科技等这样的硬资源。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海洋软实力的现状不容乐观,除了要加强资源本身的建设,也要加强对资源利用方式的改进。只有丰富的资源和有效地柔性运用结合到一起,才能真正发挥海洋软实力的作用,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平开发、利用海洋的利益诉求。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