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权案件的侵权行为地管辖依据评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崔明健 时间:2014-06-25
      第三,从秩序方面看,被告侵权设备所在地法院管辖有利于恢复被损害的法院地社会秩序。
      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能让人们放心地享受其合法权益的话,那么人类的一切活动就都失去了最起码的条件。所以,任何社会都必须要建立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法律正起到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作用[2]。由于在某地进行违法行为必将扰乱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害到当地法律的权威,所以,网络侵权行为也必将损害侵权设备所在地的正常社会秩序。该地法院对此侵权行为引发的诉讼进行管辖,是恢复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正义秩序的程序保障,也是其作为辖区秩序维护者的基本权力。
      第四,从诉权方面看,被告侵权设备所在地法院管辖有利于维护原、被告双方诉讼权利的平衡。
      就诉讼双方的地位而言,原告是发起诉讼的一方,在起诉前,原告就综合考虑了诉讼成本、社会关系及胜诉可能性等各种情况,充分收集和准备了各种证据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管辖法院,所以在诉讼中处于明显的主动和优势地位。而被告是应诉的一方,处于相对的被动和劣势地位[3]。而且,网络侵权行为很可能与多个法院有联系,这为原告挑选法院提供了极大便利,更不利于双方诉讼权利的平衡。所以,在此情况下,由被告侵权设备所在地法院对案件进行管辖,可使管辖法院具有较强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有利于防止原告滥用诉权、随意挑选法院,可以有效维护原、被告之间诉讼权利的平衡,使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更具公平合理性。
      第五,从效益方面看,被告侵权设备所在地法院管辖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益。
      由于在网络侵权设备中,侵权行为以数据复制或存储的形式被记录,并能通过技术手段被感知,而且除非有意识地删除,否则这些数据将保留较长的时间[4],所以,在侵权设备所在地收集侵权证据和查明案件情况最为便利,由此地法院管辖有利于案件的审理,能够有效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而且在判决作出后,若被告败诉,在侵权设备所在地执行判决也比较方便,可以将书面判决更有效地转化为原告的实然利益。所以,由被告侵权设备所在地法院管辖有利于诉讼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由被告侵权设备所在地法院对网络侵权案件行使管辖权是合理的,这就满足了第二个条件。论证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网络侵权案件的“被告侵权设备所在地”是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其作为侵权行为实施地管辖依据,具有确定性及合理性,应当作为网络侵权案件的主要管辖依据。
      三、“原告发现侵权信息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作为侵权结果发生地管辖依据评析
      计算机终端设备不仅是实施网络侵权行为的必要工具,也是显现侵权结果的必要载体。“原告发现侵权信息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属于侵权结果发生地,但它能否真正作为侵权结果发生地管辖依据,还是要看其能否满足前述的“确定性”和“合理性”这两个条件。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无界性,网络侵权结果可以在任何一部联网的计算机终端设备上显现,许多地方均可视为侵权结果发生地,所以,这种网络侵权结果发生地具有显著的扩散性,而不具有确定性。若直接将这种侵权结果发生地作为管辖依据,会给原告以随意挑选法院的极佳机会。原告可以在对自己最为有利但与被告乃至案件没有什么联系或者联系很小的法院提起诉讼,这对被告而言极不公平合理。而且在证据的取得和案情的查明方面也会存在较大困难,给案件的审理带来不便。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原告发现侵权信息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不能作为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依据。
      然而,由于网络侵权案件的情况多样且复杂,有可能出现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难以确定的情况。这时,若一味坚持由侵权行为实施地法院管辖,则会使原告起诉陷入困境,损害原告的合法权益。而由于原告一般是在计算机终端设备上见到侵害其权利的信息时才发现其权利受到侵害,为了尽早制止侵权行为、避免损失继续扩大,而尽快提起诉讼的[5]。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原告发现侵权信息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作为侵权结果发生地管辖依据而加以适用,使其成为网络侵权案件的辅助管辖依据。这是一种对原告诉讼权利极为有效的司法救济手段,具有实践上的积极意义。
      结语
      本文针对侵权行为地管辖依据在网络侵权案件中的适用问题展开分析,论证了“依网络设备所在地确定网络侵权行为地”的观点,探讨了网络侵权行为地管辖依据及其确定方法,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虽然传统的侵权行为地管辖依据在适用于网络侵权案件时受到挑战,但是该依据仍然能够适用于此类案件并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必须基于网络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对该依据加以发展和完善。
      第二,“被告侵权设备所在地”是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其作为侵权行为实施地管辖依据,具有确定性及合理性,应当作为网络侵权案件的主要管辖依据。
      第三,“原告发现侵权信息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一般不能作为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依据。但是当侵权行为实施地难以确定时,它可以作为侵权结果发生地管辖依据而得以适用,成为网络侵权案件的辅助管辖依据和有效的司法救济手段。
      当然,网络侵权案件的侵权行为地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应当发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应当在司法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完善原有依据并寻找新的依据,使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定问题得到更好解决,以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注释:
  [1]韩德培,肖永平.国际私法•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470-471.
  [2]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11.
  [3]胡军辉,李蓉.试析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中的几个程序问题[J].求索, 2010, (2): 138.
  [4]周显志,熊蕾.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司法管辖权探析[J].电子知识产权, 2008, (11): 49.
  [5]崔明健.试论互联网上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管辖权[J].河北法学, 2005, (10): 108.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