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翁建华 时间:2013-04-19

  2.3 从商业银行角度看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表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资金紧缺,而是银行对小企业不敢放贷或慎贷。一是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不同,所以其自身和产品的定位也不相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弱点,很难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首选。二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大中型企业相比,由于中小企业内控管理不规范,经营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银行对其管理难度相对加大,并且很难控制。三是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综合收益相对较少。四是国有商业银行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高比例不良资产问题,迫使其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确保新增贷款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不断降低不良资产比率。而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和借贷规模都较小,许多民营企业的权益资本少、起步晚、市场不够稳固,抵押物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银行不敢向其投放贷款。
  2.4 从社会法制建设讲
  目前全社会法规不完善,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亟待提高,《物权法》还未颁布施行,经营者的财产权得不到充分保护。
  3 后危机时代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项社会工程,要靠全方位动作,综合治理。
  (1)从宏观上讲,中小企业中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发展和扶持的对象。同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只是单纯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还应该帮助中小企业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素质。
  (2)中小企业本身要完善内部治理机制,针对贷款难的问题,主动改善自身的信贷环境。一是要规范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一些民营企业将许多精力放在销售与生产方面,对财务管理仅理解为记账和报销等一些简单的功能。殊不知一个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控制成本与财务风险,同时也可以标明民营企业作为借款人的“质量”,改善银企双方的信息分布对称度,增强金融机构的信心。二是要建立长期的账户关系。通过民营企业在金融机构所开立账户的资金流动情况,金融机构得以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真实情况有了更为准确的日常了解,使其贷款决策有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同时,长期的博弈关系减少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决策成本,从而便于其提供更为优惠的信贷价格。三是要提供多形式的保障措施。“担保难、抵押难”是困扰民营企业贷款的基本问题。事实上,除了一般意义的保证、抵押、质押等法律认可的担保方式外,民营企业还可以向金融机构提供其他保障措施,如采用国内买方信贷、出口退税账户托管、国内信用证等方式,将企业信用部分转化为业务信用、银行信用,给金融机构控制贷款用途以更多的便利,从而将金融机构对企业行为“难以观察”转化为“易于观察”,突破双方的信任障碍,取得理想的信贷条件。

   (3)从法制环境上讲,要加强和加快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建设,对欠钱不还、逃避债务的当事人要在全社会予以曝光和揭露。健全和严格相关法律,必须旗帜鲜明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4)从金融政策上讲,改进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导向,真正把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利润最大化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根本目标。国家不仅要考核商业银行的资产不良率,更要考核其资本回报率,从而推动商业银行不断改进内部管理,正确处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积极拓展包括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有质量、有效益的贷款领域,充分利用信贷资金。
  (5)从金融体系建设方面讲,要放开和加快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的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筹资设立中小型银行、担保公司,加快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事实证明,限制和取消地方性和民营金融机构,单纯发展全国性金融机构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多元化要求的;完全依赖全国性大银行解决各种层面的贷款需求也是不容易做好的。应该放手发展地方性和民营的金融机构,同时,要研究有效办法,切实加强对其的监管,严禁强制集资、非法控制资金流动,严厉打击金融诈骗行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