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震宇 时间:2013-06-09
    摘要:中国在1999年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行列,并且老龄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到2016年全国老龄人口达到 2.1亿,2039年将达到4.1亿。另据权威组织预测:到2037年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7.1%升至14.2%。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将会给社会一系列问题。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首先被影响的,就是养老问题,而养老问题中的核心就是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能否良性运转,已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养老基金运营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体制,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养老保险工作实践,都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运营
 
  绪论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 “安全阀”,是一项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的经济保障制度。所谓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为保障劳动者在离开劳动岗位以后,能获得国家的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更是成为了经济学家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自从德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养老金制度以来,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养老制度的研究,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养老负担沉重,国家实在无力完全承担,于是不得不大力着手改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了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期间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进行了多次修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国务院1997年所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的,基本模式是将原来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以社会统筹与个人统筹相结合的为特征的部分积累制,将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对其收支实行两条线管理。该种模式的确定,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标准化,规范化,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特征。”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的部分,而养老保险基金无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中之重,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关系着每一个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着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一、现阶段中国养老基金运营出现的问题
  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正在高速地发展,老百姓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其收入大幅提高,而且由于政府增加了对社会保障的补贴力度,参加养老保险人口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因而,养老金的余额自然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见表1):
  从上页表1中可以看到,到2010年底,养老金累积金额达到15 000亿元。对于这样一笔庞大数目的养老金,如何妥善对待并使其保值增值,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现阶段中国养老金运营中的主要问题是:
  1.投资渠道狭窄,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巨大。按照现行的筹资制度计算,企业按工资总额的20%以及在职职工按个人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这样下来,每年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可以达到2 000多亿元人民币,并且随着覆盖面的扩大,参保人数的增多,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因此,管理好养老保险基金,使它保值增值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养老保险基金不能有效地保值增值,不仅难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也会降低个人账户对劳动者的吸引力。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建立之初,其侧重点在于如何使养老保障基金的安全性提高的问题,对于它的增值问题反而居于其次,但在事实上,养老保险金却面临着极大的贬值风险。其原因是出于对基金安全性的考虑,目前规定养老基金除了极少部分可以购买绩优股以外,绝大部分还是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
  银行存款的特点是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但银行的存款利息却比较低,而且遇上通货膨胀率高的时期,别说增值,就是连保值也难以做到。因此,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将养老保险基金的全部用来存银行。而尽管国债利率要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二手市场,反而不如银行存款有吸引力。同时,享受保值补贴的国债只能由个人购买,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被排除在外,在处于通胀时期时,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受益往往低于通胀率,处于不断缩水状态。因此,将大部分养老基金投向银行和国债难以达到增值的目标。
  2.体制不顺,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成本较高。无论是传统体制下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是经过调整后形成的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乃至今天正在采用的通胀结合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是由政府部门来管理。在形式上,由国家统一管理,具体事务交由各个部门分管。在实行初期,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水平还不高,政府作为“全能”的代言人,对于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的实施者向监督者角色转化,“政府守夜人的角色逐步确立,要求政府规范市场环境,解决市场失灵,矫正经济外部失灵。尽管应当是由政府来提供社会福利,但并不代表政府一定要是每个具体环节的操作者。尤其是目前,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普遍不是很高,与其将专业化的投资交给他们来运作,不如把这些项目交给更为专业的机构来运作,引入竞争机制,政府部门只作为监督者的角色出现,这样效果会更好,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成本。现阶段国家尽管实行的是省级统筹,但是各地区为了自己的利益,各行其是,很难将基金集中起来管理,据调查,中国几千个亿的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3 000多个县和8个行业中,如此分散的局面自然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使用,难以发生规模效应。同时,养老基金管理成本非常高,据统计,各个地方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一般会从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2%~6%的管理费,平均管理成本超过了4%,如果将同样数目的基金交由基金公司来代理,那么成本仅为1/4上下。这样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运行的效率,加深了投资的专业化,何乐而不为?
  二、完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思考
  (一)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30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总额将达到18万亿美元,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但现实中,资本市场和养老基金的分离影响了养老基金的运营和管理。由于养老金支付的长期性,按国际惯例,养老金的投资应当主要买中长期的债券、股票、不动产等,这样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而中国养老基金的绝大部分用于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这样显然收益不高,积累风险大。任何一种经济行为的产生与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和市场来支撑和促进,而制度、组织自身也要有独运行主体来推进其发展扩大。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要通过互动来达到双赢的目的。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获得收益来达到养老保险的目标,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也需要有养老保险基金这样雄厚实力的机构。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能够解决基金投资渠道单一的情况。文章已经提到,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仅限于投资银行存款和国家债券,这种投资很难使得基金保值增值。而资本市场上可供投资的金融工具繁多,这为养老保险基金进行多元化分散化投资,避免非系统风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促进资本市场发育完善。 养老金收益是一种劳动力补偿的延迟支付,这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应当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率,并通过示范效应增强整个市场的投资理性,这无疑会强化资本市场的长期性投资,减少短户的短视行为,提高资本配置,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