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3-08-03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美国次级债危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 银行 风险管理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对风险管理的忽视
  美国的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表面看来。次级债问题是由美国低收入者的房贷所引发的。实质上。本次危机起源于刺激经济的目标下,过度的信贷以及信用风险互换等衍生工具的滥用.终致危机恶化。而贯穿始终的是,无论是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都存在忽视风险管理的因素。产生次级债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即“资产过度证券化”、“杠杆效应”和“政府监管不力和错位”。而所有这些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对风险管理的忽视。
  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在追求业绩的目标驱动下,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业务利润的快速增长,而忽视风险甚至无视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金融行业更加普遍,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与风险管控水平下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过分信任,认为一切风险可以通过工具创新转嫁给别人,忽视了衍生工具内在的风险,最终导致金融风险被成十倍地放大。
  低收人人群在消费信贷的刺激下.对房价的上涨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自己财务能力弱小的现实视而不见,盲目贷款购买大面积住房,最终无法还清贷款。
  信用评级机构则在此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甚至故意为投资银行提高其产品的信用等级.某种程度上对金融风险的扩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监管者的角度,由于长期的经济繁荣和市场繁荣.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监管者的头脑中占据上风.放松管制、让金融更加自由化成为这一阶段监管者的核心价值观。如果美国所有债权式金融资产都由美联储来监管。也许风险可以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比较而言.美联储对银行的监管是严格的。而恰恰次级债以及衍生产品均由美国证监会监管,作为长期监管股权资产的机构,对债权资产的利害关系肯定不如美联储.监管错位也可以看作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尽管金融创新和美国次贷危机关系密切,但次贷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却是隐藏在这些创新背后对风险控制的极端漠视。从长远看,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如何限制金融业的创新步伐.而是在于如何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如何提升监管机构监管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的启示
  尽管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与大量衍生工具的推出不无关系,但这绝非是禁锢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推动金融创新的理由。事实上,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既会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利润,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没有创新就没有效率。但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注重风险管控机制的配套建设。由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从事金融商品创新会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利润,但也让金融机构在承销和交易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由于金融衍生商品的构成相当复杂,创新或复制后金融商品的风险可能与原产品不一样,不仅受标的资产的报酬率和风险所决定。同一金融商品对发行者和使用者的风险也不同。因此金融机构在从事此些业务时必须了解这些业务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合理运用衍生工具,建立风险防范措施。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凡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银行应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包括交易头寸(指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动用的款项)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金融创新在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有可能带来新的风险。以次级按揭贷款为例,其证券化程度很高,但由于其从贷款人到最终投资者之间的交易链很长,有多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信息极度不对称,促使金融风险产生。我们在提倡金融创新的同时.应当考虑其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在积极推出金融新产品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控措施,把握好效率和安全的关系,避免可能带来的风险。
  只有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承受力.审慎推进各项创新,金融市场上各种风险和收益组合的工具越来越多,投资者用以避险或投资渠道增加,整个金融系统效率提高,安全性增强,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因此,在积极倡导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在外围经济环境恶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体现在出口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相关的26个行业的利润下滑,这些下滑的公司都是银行的重要客户.银行业面临下滑产生的资产质量变化以及由此对银行收益产生变化的风险。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银行将进行更多的拨备并加强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增加资金的成本;在未来利率下调的预期下.由于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的非对称性,将可能缩小银行的利差;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代理业务等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的收入增长缓慢。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将对未来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预计未来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将会显著下滑。
  去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几个方面的风险逐渐暴露。并且部分风险与全球金融危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类风险特征如下:
  (一)房地产信贷风险压力明显增大。
  首先,在我国众多注册的房地产企业中.自有资金能达到35%的企业不到20%,只能靠外部融资满足项目资金内在需要。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开发商的自有资金逐年下降。以上海为例,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2001年为l8.84%,2002年为l7.53%,20o3年为l6.94%。由于房价上涨。开发商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开发商进入,导致更多的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同时,开发商在获取项目后.都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借人数倍于其白有资金的银行资金。房企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风险:其一.房地产企业以银行贷款为主进行开发建设.等于将房地产风险完全转嫁到了银行身上。一旦房地产业发生逆转.银行随时面临危机。其二.一些开发商携银行贷款和预售房款潜逃,也给银行带来风险。其三,由于投入的自有资金少,开发商回笼资金的压力小,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将房价拉高牟取暴利,而高房价所暗含的风险一直是银行界所担忧的。
  其次,对于银行来说,由于房价上涨较快,房地产项目利润较大,收益有保障,银行乐于为房地产企业贷款,而住房按揭贷款被商业银行视为风险较低的优质资产业务。导致房地产开发贷款及按揭贷款在银行贷款中所占比重较大。我国的商业银行既为房地产开发商建房提供贷款,又为购房者提供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承担着来自开发商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的双重风险。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