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述彧 时间:2010-08-23

摘要: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自2002年10月下旬大规模开挖以来,各部位地质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揭露及验证,据目前地质情况分析,整体围岩稳定,但存在局部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岩溶涌水、河水倒灌等工程地质问题,需根据各类情况作进一步的加强处理。

关键词:索风营水电站 地下厂房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处理

 

0 前言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布置于右岸,包括引水隧洞、厂房、主变洞、尾水隧洞,为33机形式,总装机容量600MW,受断层、岩溶、层间错动等影响,地质条件较复杂,加上洞、支洞的布置,地下洞室纵横交错,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其中地下厂房跨度24m,长135.5m,高60.405m,其自200210月下旬大规模开挖以来,上、下部位的地质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揭露与验证,据此,在工程地质条件重新分析及与前期资料对比的基础上,现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介绍如下。

1基本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索风营坝址区为峡谷地形,两岸由两层高大雄伟的顺河陡崖组成,在两陡崖间为T1y3泥岩形成的缓坡台地,T1y3台地沿层面倾向上游。河谷呈基本对称的“U”型河谷,其以强烈的崩塌及溶蚀作用为主,漫滩分布零星且窄小,阶地残缺不全,共3级阶地隐约可见。坝址区河流流向N7~10° E,枯期河水位高程758-762m,河水面宽54~75m,水深5~10m

1.2地层岩性

岩层倾向上游,从上而下,洞室围岩岩性依次为T1y2-3厚层至巨厚层块状灰岩,T1y2-2-2中厚层灰岩,T1y2-2-1薄层灰岩,T1y2-1-3极薄-薄层灰岩。从上至下,岩层单层厚度逐渐变薄,层间炭质薄膜逐渐增多,薄、极薄层灰岩夹层及层间错动极其发育,局部兼有揉皱现象。岩层产状略有变化,近河岸N70~80°WSWÐ20~35°,靠山内N65~80°ESEÐ20~25°

1.3构造

右岸地下洞室涉及的主要断层有f2断层,该断层及两侧与之平行的面主要对引水隧洞进口段有较大影响。其余地段层间错动、夹层极其发育,如目前揭示的fj2~fj6,及fpd2-4-1等。T1y2-3内仅见裂隙发育,局部层面偶有泥膜;fj2,为T1y2-3/T1y2-2-2分界面,厚度变化较大,性状时好时差;T1y2-2-2内主要有fj5及小断层fpd2-4-1,均较连续,厚度大,泥质充填,性状差,并局部岩溶;fpd2-4-1倾角陡于岩层。fj6,为T1y2-2-2/T1y2-2-1分界面,性状其本同fj5T1y2-2-1T1y2-1-3岩层均薄,层间夹层及层间错动极其发育,厚度大于1cm的间距在0.7-1m左右,连续,多有软化现象,fj3fj4仅为其中的略具代表性的两条,fj4厚度达10~30cm,一般层面则多有炭质薄膜。

厚层、中厚层灰岩中裂隙少量发育,以NNENEE两组陡倾裂隙为主,厂房区除少数较大裂隙充填有泥质,局部并有溶蚀现象外,一般裂隙以方解石充填为主,面平直粗糙,宽小于0.5cm,连通率小于30%,主变洞或近地表多有夹泥现象。薄、极薄层灰岩,方解石脉及隐节理发育,间距小于0.1m

1.4岩溶水文地质

据前期钻孔勘察,地下水位近岸边为761~762m,靠山内为763m左右,一般高于河水位1~3m,水力比降1~2%,为地下水补给河水动力类型,地下水低平带宽大于230m

岩溶主要沿断层、裂隙及顺层发育。最大岩溶为K11岩溶管道。经前期勘探,其在PD2-2底板下分布长达70余米,最低高程在762m左右,主要沿N70°E裂隙发育,呈一缝状岩溶管道,宽度1~2m,下部顺层(fj5fpd2-4-1),形成倾向河流的带状岩溶管道,其主要出口可能有多个,Sb4Sb6等。

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

2.1围岩分类及稳定性分析

从开挖揭露的情况来,前期预测的地层岩性和主要面同开挖后的情况是一致的,主要差别在于分界线、面的具体位置,产状及性状略有差异。

1)围岩分类及整体稳定性

围岩基本分类同前,为II-IV类。

顶拱以II-III1类为主,根据开挖揭露情况展示图统计,T1y2-3(厚层灰岩)占56%T1y2-2-2(中厚层灰岩)占44%T1y2-3厚层灰岩,层面不发育,稳定性较好,为II类围岩;T1y2-2-2中厚层灰岩,面发育一般,稳定性稍差,为III1类围岩。

边墙,以III1-IV类为主。上部为T1y2-2-2中厚层灰岩,属III1类围岩;中部为T1y2-2-1薄层灰岩属III2类围岩,下部为T1y2-1-3薄、极薄层灰岩,岩体较破碎,层间夹层发育,稳定性差,属IV类围岩。

综上所述,厂房区无大型断裂,且均为灰岩,岩层层厚成为影响围岩分类的主要因素,其虽IIIV类围岩均有,但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关键部位顶拱为IIIII1类围岩,对洞室稳定有利,厂房的围岩整体稳定。

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

1                         地下厂房各层岩体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地层

岩性

容重

变模

湿抗压

抗剪

岩体综合

抗剪断

围岩

分类

单位

弹抗系数

Ko

(GPa)

(KN/m3)

(MPa)

f

f’

C’(MPa)

MPa/m)

T1y2-3

厚层灰岩,块状

微新

27.0

12

12

65

0.25

0.70

1.2

1.2

II

6000

T1y2-2-2

中厚夹薄层灰岩。层状

微新

27.0

8.0

6.5

45

0.30

0.65

1.0

1.0

III1

4000

T1y2-2-1

薄层灰岩,薄层状

微新

27.0

6.0

4.0

42

0.32

0.55

0.8

0.6

III2

3200

T1y2-1-3

极薄、薄层层灰岩岩,夹炭质层。极薄层状

微新

27.0

5.0

3.0

40

0.32

0.55

0.7

0.5

IV

2500

1)以上参数未考虑溶洞影响。

2)岩体综合抗剪强度指完整岩体强度,层面及裂隙方向强度不能用此表。

 

2)局部岩体稳定分析

①顶拱:

同前期分析,层间错动fj2fj5N70°ENWÐ70-80°N0-20°ESEÐ80°两组陡倾裂隙组合,以层间错动面为顶剥离面,裂隙为侧向切割面,形成上游薄下游厚的楔形锥体。

fj5性状差,其在顶拱形成的塌落体,顶部沿面完全分离,稳定性较差,但影响范围小,据统计面积为271m2,占7.4%,锥体顶尖位于安装间NE下游角,最厚6m左右。

fj2影响范围较大,面积为1627m,占厂房顶拱面积的44%,锥体顶尖亦位于安装间NE下游角,最厚为13m左右,其面性状比前预测稍好,局部尚有c值维系,稳定性相对较好。

由于上述岩体的形成,并受裂隙的发育程度影响,而目前揭露的情况,大裂隙发育较少,一般裂隙连通率小于<30%,岩体完整性较好,岩体尚能自稳。

从目前开挖的情况,厂房顶拱T1y2-3厚层灰岩基本无掉块现象,开挖面较完整,而T1y2-2-2中厚层灰岩地段则主要在fj2fj5及层面夹泥多的地段沿层间错动或层面剥离有小掉块,开挖面相对破碎,表现出叠板状,在下游拱座部位,由于fj5fpd241、岩溶的发育,及平行洞轴线方向的反倾裂隙较多,稳定性较差。

②边墙

下游边墙属顺向边墙,对于中厚层及薄层灰岩,夹层与层间错动发育,受裂隙切割后易产生顺层滑移块体,稳定性较差。T1y2-2-2中厚层灰岩中构成不利底滑面的面有fj5fpd241fj6。其中fpd241切倾角陡于层面,倾角40°,两侧受裂隙切割,顶部以fj5为界,形成楔形体,稳定性较差。T1y2-2-1薄层灰岩及T1y2-1-3薄、极薄层灰岩中因夹层极发育,不利底滑面密集,其以fj3fj4为代表,间距1~5m不等。就现岩壁吊车部位上段开挖揭露的情况来看,此类岩体破坏型式普遍存在,由于应力调整,岩壁产生卸荷松动,产生多处岩体后缘以平行洞轴线的陡倾直立裂隙为切割面,底面顺夹层、层间错动向外滑移,最大位移量达到7-8cm

上游边墙属逆向边墙,整体稳定,局部将因N70°E反倾陡倾裂隙切割,产生小规模不稳定块体。就目前上段开挖揭露的情况来看,此类岩体破坏型式不多,仅局部存在。

NESW边墙均为横向坡,整体稳定,局部因裂隙切割有不稳定块体。

根据上述条件,各面抗剪强度建议如表2

 

2                             厂房面抗剪强度建议值表

面名称

倾角

°

抗剪强度

备注

f(f’)

c(c’)MPa

NNENEENNW裂隙综合抗剪断(含岩桥)

70~90

0.65

0.5

T1y2-3T1y2-2-2中连通率<30%

0.60

0.45

T1y2-2-1中连通率30-40%

0.55

0.15

T1y2-1-3中隐节理发育。

fj2

 

0.40

0.01

综合

fj3~fj6等层间错动及fPD2-4-1

 

0.25

0

不含溶洞段

T1y2-2-2一般层面

 

0.55

0.1

不含泥质,间距40-50cm

T1y2-2-2有泥膜层面

 

0.45

0.02

集中于fj2~fj5之间,间距20-30cm

T1y2-2-1中炭质及黄色泥质夹层

 

0.28

0.002

间距5-6m

T1y2-2-1中一般层面

 

0.45

0.02

间距10-20cm

T1y2-1中炭质夹层

 

0.30

0.005

间距0.7~1m

T1y2-1中一般层面(含炭质薄膜)

 

0.35

0.01

间距<0.1m

 

2.2厂房涌水涌泥预测

1K11岩溶管道的涌水,因其地表积汇水面积有限,估计一般流量<20L/s,汛期最大涌水200L/s

2)河水位以下开挖时,厂房基坑涌水除受K11岩溶管道的岩溶水补给外,尚接受河水倒灌,其进口主要沿岸坡顺层小溶洞、溶蚀裂隙及零星的小管道等。河水倒灌是地下厂房基坑涌水的主要形式及来源。

3)沿fj5fpd2-4-1发育的溶洞中有黄色粘土及块石等洞室充填物,其下游侧揭露出口倾向厂房内汛期地下水活动加强,充填物将向厂房滑落,形成涌泥、涌水等不利地质现象,影响安全。

2.3处理建议

1T1y2-3厚层灰岩,为II类围岩,围岩基本稳定,支护措施需考虑局部因裂隙切割而可能产生的掉块、风化及爆破影响,其主要分布于顶拱,建议喷锚支护;T1y2-2-2中厚层灰岩,为III1类围岩,围岩稳定性稍差,顶拱建议喷锚加钢筋网,边墙喷锚支护;T1y2-2-1T1y2-1-3薄、极薄层灰岩,为III2-IV类围岩,围岩稳定性差,其分布在边墙部位,建议喷锚加钢筋网。目前开挖揭露的顶拱,设计方面主要进行喷锚支护,锚杆长度有9m6m两种,间距2.4m,喷钢纤维砼或聚丙烯砼(C2515cm

2)对局部块体加强支护,宜采用长预应力锚杆为永久性加固措施,顶部锚固深度最深应切穿fj2,到达厚层灰岩一定深度,顶拱下游侧及下游边墙锚杆方向应尽量切穿并垂直fj5fpd241fj6面,并采用快速监测方法对块体稳定进行监测。T1y2-2-1T1y2-1-3层位建议加系统长锚杆。目前设计方面对岩壁吊车梁位置布置了预应力锚索,但顶拱的围岩未作加强处理,安全度可能不够,应密切关注变形监测情况,同时需对下游边墙已出现的变形破坏,采用物探手段了解变形松动圈厚度,尽快加强监测,清除已严重变形破坏的岩体,采取预应力锚杆、锚索等加强支护等措施。

3)对岩溶管道水宜采取抽排,对河水倒灌以堵为主的处理措施。岩溶管道水处理重点在于K11岩溶系统;河水倒灌处理则主要是对靠河侧岩溶管道进行封堵,同时对周边一定范围内进行帷幕灌浆,对尾水洞未能作帷幕灌浆的地段应在岩体表层作砼喷护。

4)对开挖揭露的岩溶管道、溶蚀带、断层等需局部深挖回填或灌浆处理。安装间上游边墙的K11溶洞,在开挖过程中为处理之重点,宜在开挖之前,在厂房区外对岩溶管道水进行引排后,对其进行灌浆充填,并用长锚杆加固。目前厂房内揭露的溶洞主要是沿fj5fPD2-4-1发育,厂房顶拱下游侧的溶洞在作好引、排水管后已进行了混凝土回填与封堵,安装间778-772m开挖时上游边墙揭露的K11溶洞在清泥处理处理后将混凝土回填与封堵,因该溶洞在上游侧尚沿平行厂轴线方向的陡裂直立裂隙发育,长达70m,与边墙距离仅3-5m,应还需加强支护。

5)上游结合绕坝与库首渗漏设置防渗帷幕,防止运行期的绕坝渗漏产生的涌水及水压力对厂房的不利影响。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