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价值观背后折射的中国产业结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背后发展模式

  马克思根据社会总产品两个构成原理,提出了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公式,l(V+M)+IIC交换.是生产资料和消费之间的交换,通过交换,一方面,II部类的资本家把他们的不变资本11C从生活资料形式变成了制造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形式(面粉机),从而使消耗的不变资本得到补偿,能重新执行资本家的职能。另一方面.II部类的劳动力的等价V(可变成本)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M)则是从生产资料的形式变成了生活资料的形式,从而能够进入个人的消费。

  中国改革以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目标.通过扭曲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计划资源配置制度和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体制而形成的。当时中国劳动利用、人力资本积累和就业结构模式把整个国民经济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本品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品的第二部类,并且假设两个部类都具有固定的技术系数。即资本和劳动力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完全不能相互替代。由于假设劳动力具有无限的供给弹性,则资本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唯一限制要素。按照这个战略模式,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生产资本品的第一部类,从长期来看会增加消费。投资和总产出。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寒意是:通过提高第一部类的投资比例而提高总的投资增长率,可以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加快经济增长。

  四、借鉴国外科技革命影响和树立人才价值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2l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纪,生物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等成为引领经济的巨大引擎,这次新技术革命不是在个别或少数领域中的突破,而是在各个科学领域和生产部门中的全面跃进。因此.它的影响极其巨大、深远。

  首先,新技术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人类社会最初第一产业。即农、牧、林、渔业十分发达。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第二产业,即工业、采掘业、建筑业等发展起来.产值超过第一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技术革命的开展使工农业产品大量增加,可以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不直接生产物质资料的部门.如商业、金融、服务行业等。当前.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值总和。1982年,美国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第二产业占31.7%。第三产业占65.8%。同一年,英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为62.8%,法国为61.6%.联邦德国大约为60%。日本为53.8%。苏联的第三产业不够发达,l982年的产值仅占全部产值的23.8%。

  其次,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在欧洲和美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战争爆发,已经建立了非常强大的经济基础。一般认为,其经济增长速度将回落。社会主义苏联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将难以维持原来的速度。然而.事实和预期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例新技术在工业中比例越来越重.1977—1984年间,美国的高技术工业年平均增长14%,比1950—1977年间高出l倍。高技术工业的比重由1977年的6.1%增加到l984年l2.9%。1976年,美国化学工业的营业额中有50%是l966年前不存在的新产品,仅在字宙空问研究过程中研制的新产品有l2000种也是1966年前所没有的。1983年2月里根宣布“在今后数年里,高级技术将使我们的工业发生巨变,并使我们的经济复兴”。并且,美国的人均国民产值1940年为1886美元,1983年升为13,887美元。在同时期苏联则从510—542美元升为2655美元。新技术革命极大还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创造了新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改善了劳动的组织和管理。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195l—l979年期间的工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苏联的年均增长率为5.8%.美国3.2%,日本8.9%,联邦德国4.5%,法国4.5%,英国2.8%。农业劳动生产率由于采用生物工程和电子计算机,在一些国家中增长速度甚至超过工业。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社会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金的增长转为主要靠技术的提高和组织的改善。换句话说,集约因素代替粗放因素,在二次大战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最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源泉,新技术革命既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它使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情况、新形势下需要做出新的解释和发展.如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学说、生产力理论、国民经济结构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理论、现时代特征理论等。

  我们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向进行把握。我们也相信在今后的l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科技创新与突破将创造新的需求与市场.将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将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即将到来的新科技革命.既是对我们的巨大挑战.但是也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机遇。从近期看,依靠科技创新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手段;从长远看,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的科学技术为导向价值观是我国发展史上的大变革、大事件,能否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培育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创新型人才.走出一条绿色、智能、普惠、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人才价值观的方向。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