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党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桂荣  时间:2013-02-14

  [论文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统筹兼顾 区域发展

  [论文摘要] 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的协调性很大程度表现在区域的协调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统筹区域发展问题。中国当前的发展环境决定了统筹区域发展的根本方针是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则应以加快中、西部发展但不妨碍东部发展为主要战略目标;以政府为主导,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以强化规划引导和法律约束来健全保障区域政策有效实施的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区域发展”。可以看出,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党的主要领导对统筹区域发展问题的论述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主张区域发展必须统筹兼顾。为此,实施了以平衡全国经济布局、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为直接目标的均衡发展战略。毛泽东指出:“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统筹两个大局发展,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科学发展思想,实施了加快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针对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后存在的问题,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必须以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为指导,调动东部、中西部两个地区积极性,统筹区域发展。为此,开始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首次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列入其中。江泽民发展了邓小平先富帮后富的思想,指出“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
  二、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统筹区域发展的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国各地区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原则,充分激发社会各个方面的创造活力。
  (一)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国经济整体上实现持续高速发展,但是,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首先,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差距越来越显著。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 年代,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都呈现出加速扩大的趋势,东部膨胀病、西部长期落后、中部边缘化、东北衰退等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整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在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同时,区域经济的结构问题也凸显出来。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市场机制逐渐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个区域都以竞争的姿态来指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争相发展市场上销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导致各个区域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
  再次,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增多,区域经济秩序紊乱。各区域通过对本地市场进行分割,或者通过行政手段硬性限制或加价、征收附加费用等设置贸易壁垒,限制外地同类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同时,限制本地的资源流出;在涉及区域之间的经济纠纷时,不顾有关法律规定,袒护本地的经营者,失去了解决纠纷的公正立场;在区域之间的合作中,不遵守协议,不愿意承担责任和义务,结果导致合作流产的事情经常发生。地方保护主义不但导致区域经济秩序紊乱,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紧张,而且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