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价值理论断想——试论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统一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郑伟 杨扬 时间:2013-02-14
   效用价值论很重要的吸引人之处是它的所谓“科学性”,也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但事实上,这一规律本身也存在着几个重要的不足。首先,这一规律只强调了结果而忽视了原因。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效用价值论的支持者,在举例时都会简单的列举:一个面包、两个面包、三个·一带给人的满足感逐渐降低直至为负,但从来没有人说到这第二、第三……从哪里来,没有考虑他们事实上是在假想物品可以随意增加而不受任何限制,也就是不考虑取得成本或劳动的消耗。其实边际效用递减从另一侧面看就是得到该物品的边际成本,或所消耗的劳动也递减,甚至接近于零。只有如此,才可以随意假想任意增加物品的数量而不需考虑任何制约条件。反之,若增加每单位物品的成本或困难不减少甚至递增,我们还能想象拥有该物品的效用逐渐减少吗?其次,效用未必总是随着数量递增而递减,比如一群人共享的公共物品在每个人眼中可能都不具备多少价值甚至毫无价值,所以人人都觉得可以浪费,但一旦其中的一件成为某人的个人物品,对他来说这一物品可能就具有了很高的价值。在这里,财富的多寡不再是绝对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对财富的占有和支配才成为首要的因素。而正如前文所说,对财富的占有需要制度的保障,这种制度的设计和维护也蕴涵了人类劳动,所以归根到底,效用的评价其实还是离不开劳动的消耗,也就是使用价值的存在及其评价依赖于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四、劳动与资本的结合:以劳动为单一的衡量尺度,实现“价值”与“使用价值”在计量上的内在统一
    综上所述,财富的“经济价值”包含了两方面含义,即由劳动决定的“价值”与效用决定的“使用价值”。其中,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是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效用则是价值评价的尺度和实现的前提,是充分条件。同时,价值作为对财富的评价,其效用方面反映了财富的自然属性,而占有和劳动(而不仅仅是劳动)则反映了财富的社会属性。劳动的成果需要以效用评价,也就是说财富的社会属性依赖于自然属性才能实现;而效用的来源则是劳动创造,也就是财富的自然属性依赖于社会属性而存在。没有劳动的效用,是无本之木.而没有效用的劳动,是浪费而非创造。财富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或者说劳动与效用的统一,形成了完整的财富的经济价值概念。只有具有了完整意义上的经济价值的物品,才能被称为财富。而对财富的两种属性,即劳动价值(或称价值)和效用价值(或称使用价值),都不能割裂一方而孤立的计量另一方。当然,在劳动和效用两者之间,毫无疑问劳动始终是主导的、第一位的和起决定作用的。
    同时从以上分析中也可以发现,单纯的劳动价值论和单纯的效用价值论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理论缺陷,解决分歧和困惑的道路则在于将二者有机的结合。然而,障碍依然存在,那就是对价值的计量:劳动价值论评价的是创造财富所消耗的劳动或价值,而效用价值论评价的是财富带给人的效用或使用价值,二者如何在计量上取得统一?一直以来试图弥和两种价值理论裂痕的努力总是归于失败,其实主要也是由于两种观点的出发点不同所导致的在价值认定上的分歧从根本上难以消除。那么,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恐怕在于对财富的占有制度。一直以来,在私有制下,资本是财富的占有者并进而成为劳动的占有者,这种制度造成了以资本(具体表现为货币)为标准来衡量劳动的价值,使经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被人为割裂开来,也就使对劳动(价值)和效用(使用价值)的评价被割裂开来。而计划经济下的所谓“公有制”以国家强权的形式实现对资本的占有,事实上取代了劳动者的所有者地位,也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所有,因此价值的两种属性及其评价仍然处于割裂状态。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与资本产权有了自发结合的可能,这为完成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统一和价值的一体性评价带来了希望。
    首先应该明确,我们要进行计量或者评价的,既非单纯的劳动,也非单纯的效用,而是二者的结合所决定的财富的“经济价值”。其次还应当明确,劳动并非仅仅与价值相关,使用价值也绝非仅仅决定于效用的大小,也就是说,使用价值本身与劳动绝不是无关的,而是和价值一样,都与消耗劳动的多少密切相关。从这一前提出发,我们就可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也许就在于“人”,也就是劳动者本身。具体而言,劳动归根结底是人的体力与脑力的付出,而效用归根结底出自于人的评价,通过劳动者自身将劳动与效用二者联系起来,由劳动者以其劳动(愿意付出的脑力与体力消耗)为衡量尺度,对自己创造财富的效用(也就是其已耗劳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这样,劳动作为价值的源泉,同时也成为衡量效用的尺度;而效用作为对使用价值的评价,既反映了劳动者(同时也是财富占有者)的主观满足程度,同时也代表其为获得这种满足所愿意付出的劳动,并且这种劳动(劳动者所愿意付出的未耗劳动)恰好是评价其满足程度的最佳标准。这样,通过将财富的创造和占有结合于劳动主体,也就将对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的评价和计量统一于劳动这个单一标准,从而完成财富内在价值创造及其实现的最终统一。于是,价值就不再仅仅是劳动消耗而停留在创造过程,以至脱离使用价值而孤立存在;而效用也不仅仅是对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以至脱离其创造源泉而显得片面。总而言之,就是变以资本(货币)来评价劳动为“以劳动来评价劳动”。
    当然,这一理想化的结果可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劳动者能够真正地、彻底的占有其劳动,也就是需要一种能够真正实现劳动者占有财富(包括生产要素及其增值)的制度。当今世界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这种可能,那就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劳动能够成为与资本平等的生产要素,从而可通过市场的力量促使二者自发的充分结合,最终实现一种高效率的劳动者所有的公有制度。这不但为以劳动评价劳动、从而实现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化解财富的公有与私有的矛盾提供了现实路径,也就使得解决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成为可能。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