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呼唤新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蓝志 时间:2013-02-15

  第四,要体现民生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县域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必须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城乡困难群体脱贫和社会救济问题,这就要求县域财政的支持重点能够由“保运转”向“保民生”转变。
  第五,要体现主体功能区发展的要求。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主体功能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中,县域经济发展应与国家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相一致。在主体功能区分工体系中,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的主要职能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强财政创收能力,那么对这类县域经济的评价就要强化其对经济绩效考核;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要职能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这类县域经济发展的评价就要弱化其对经济绩效考核。评价纳入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为衡量县域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标准,从而使县域的衡量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
  三、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设计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是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综合分析,鉴于其复杂性,其指标体系应该由彼此依存、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群来说明。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的真实情况。根据上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求,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是经济指标。经济发展是地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反映经济发展的常用指标有GDP、人均GDP等,但是作为经济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需全面考量,要从发展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市场化程度四个方面来选取指标。具体来说,反映经济发展数量的指标可选择GDP、人均GDP;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可选择每百元固定资产产值;反映经济发展结构的指标可选择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比重;反映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指标可选择非国有经济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
  其次是社会发展指标。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除了经济增长之外,还取决于社会结构、人口素质、财富分配方式、政治文明和道德观等因素。具体来说,构建社会发展指标可以从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秩序四个方面来考虑。针对这四个考评因素的不同特点,可选取基尼系数等15个指标来衡量,具体见下表。
  最后是生态环境指标。随着各国政府日渐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绿色GDP 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悉,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决定了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这一目标已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 所以, 我们有必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考核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让低碳经济中的绿色GDP 概念深入人心。
  总之,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否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继续推动,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于反映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的县域经济的评价体系的转型能否真正实现。只有把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思想,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的发展理念的评价指标贯穿到实际的评价体系中去,才能引导地方官员的行为朝着经济科学发展的方向前进,才能让这个“指挥棒”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慧,张玉香.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EB/OL].http://jingji.cntv.cn/special/xyjjlt/20101219/102850.shtml, 2010—12—19.
  [2]刘琳,孙莹.博弈“主体功能区”[N].财经国家周?刊,2011?
  [3]曾智.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