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结构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文波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水平 恰息化建设 信息化结构
  论文摘要:以国际社会对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和《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为切入点,分析了“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对我国信息化发展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十一五”我国信息化建设明确思路、确定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1 从国际评价看我国社会发展水平
    美国宾州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艾斯特斯选择了36个社会指标,对120多个国家地区计算了“社会进步指数”,在1983年,中国被评为第”位,1990年提高到第67位,第一位为丹麦。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M. D. Morris)博士从1975年就研究计算了“生活质量指数”,他仅用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个指标,在1977年对161个国家地区进行的评价中,中国居第73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LTNDP)每年计算一次“人文发展指数”也是用三个指标,即平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平价购买力计算),在1990年130个国家地区中,中国居第64位,但在1992年以同样指标口径计算的173个国家地区的排序中,中国的位次却降至第94位。
    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根据对3 000位企业管理人员的1995年225个指标的问卷调查,排出48个国家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名次,中国被评为第34位,处于中下水平,第一位是美国,新加坡、香港地区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末位是俄罗斯。1997年中国上升至第29位。该所对1 500家企业家的预测调查表明,到2030年,全球经济最具竞争力的前10个国家地区中,中国得580票,排名第三,仅居美、日之后。其他7名依次是:德国、新加坡、韩国、印度、中国台湾省、马来西亚和瑞士。
    从以上几项国际评价来看,虽然研究目的、衡量标准不一,但评价的结果均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以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衡量标准,如生活质量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等,虽用的指标不多,但反映了收人水平、营养、教育、卫生、环境、分配等内涵,它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序有较大差异。面对这些差距,我们在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迎头赶上,不能再次错过信息化发展的机遇。
  2我国信息化结构中的数据分析
  从“十五”末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在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如下特点:
    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电信业务收人完成3 535亿元,增长了15%。新增电话用户超过1997年前的总量,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9亿户,主线普及率13.9%;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5亿户,普及率11.2%,用户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继固定电话之后,移动电话开始进人千家万户,通信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超过2 000亿元,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CDMA网络建成投产,模拟网退网关闭,移动通信网实现了数字化。互联网国际出人口总带宽达到7.6G,带宽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数据与多媒体通信、IP电话、移动短信息及各类信息服务业务迅速发展,上网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邮政业加大业务结构调整力度,传统业务保持平稳发展,电子邮政、物流配送和金融等新型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业务收人471亿元,增长11.1%,实现盈利6 000万元。经过全国邮政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扭亏目标,三年减少亏损179亿元。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十五”计划和各产品专项逐步得到实施,手机、程控交换机、微机、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产销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元器件配套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制造业第一大产业的地位。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类产品协调发展,结构趋于合理。全行业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公司,已有6家企业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其中突破600亿元的2家。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销售收人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行业总量的63%和65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加大科研开发投人,在计算机殉络、移动通信、数字化终端产品和新型元器件等领域科研开发及产业化取得新的突破。技术改造、电子发展基金和企业上市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增投资300多亿元,有效地补充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线”地区电子军工国企脱困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出口环境趋紧的形势下,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24.3%,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58 %,创历史最好水平。一批有实力的家电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国产通信系统进人几十个国家的市场。
    推进信息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金卡”、“金税”、“金关”等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利用公用网组建的全国性计算机信息系统达到187个,共同开发、积极推广银行卡、社保卡及配套产品,为国家经济运行、经济安全提供了先进的作业手段和技术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人,涌现出联想、海尔、斯达等一批典型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城市信息化逐步开展,广东南海试点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深人开展,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积极成果。信息资源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及电子政务等新的应用广泛开展。全国计算机社会拥有量超过3 500万台,互联网上网人数3 370万人。信息化指标体系评测工作有序进行,“家庭上网”工程开始启动,信息化培训工作深人开展。

  3信息化水平结构评价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6年5月16日发布《200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国域名总数约206万个,同比增长40。其中,CN域名数量约110万个,同比增长154 %,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顶级域名,在全球所有国家顶级域名中的排名从年初的第13位上升到第6位,也成为我国新增域名的绝对主流。其中直接以.CN为后缀的域名大幅度超过.Com. cn,占CN域名总注册量的54% ,CN二级域名简短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注册者的认可。
    数据还显示,根据网站性质与服务内容划分,企业网站数量最多,占网站总数的60.4%,个人网站也增长迅速,达到219%,教育科研网站、政府网站分别以5.1%,4.4%跟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络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和浙江5个省市,东西部数字鸿沟仍然巨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