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城市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摘要:日益国际化,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化,同时,对城市综合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南京情况看,其中量重要的是涉及城市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投资环境、经济结构、信息化建设、城市管理体制、综合服务功能以及可持续等问题。 


关键词:南京;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

经济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过程和程度。其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国际化、资源配置国际化、经济运行和行动国际化、开放环境国际化。其实质含义,是指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快速地超越一切屏障去获取最大利润。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发展,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则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推动城市现代化,是实现我国长期发展目标的内在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以“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城市管理”为题,深入研究探讨经济日益国际化、城市发展日益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的南京城市管理问题,既是理论探索、研究的课题,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本论述着重于政府机能的政策导向研究和相关目标的建立。

一、南京的基本情况

南京是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省会。下辖11区4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549.35平方公里,人口534万。南京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南京的过去,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南京的现在,是一座濒江近海、开放型的多功能中心城市,朝着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南京的将来,必将成为以科技为先导、“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

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角长干里筑‘越城’”,开启了南京247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并迁都于此,称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此后,共有十个朝代在南京建都,故南京又有“十朝都城”之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南京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天,南京已发展成为一个濒江近海、对外开放的多功能中心城市,在中国宏观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南京地处中国长江流域与沿海开放地带的文汇部,是国家对外开放和重点开发的地区,紧邻我国最大的中心城市上海,是中国最繁华的沪宁城市带中的重要城市,具有加速经济国际化的迫切需要和有利条件。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和通讯枢纽,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集装箱等多种运输方式齐全,内河港口的年吞吐量是中国最大的;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基地,已经建立了以、汽车、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工业体系,电子、石化、汽车工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南京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商贸中心和中心,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0亿元。南京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拥有各类大专院校的数量仅列北京、上海之后,拥有各类科研机构571个,各类专业人才38万多人,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63位。南京是国家重点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景观和人文景观,山、水;城、林融为一体,2000年来南京观光游览的境内外宾客超过千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百亿元。

近年来,南京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曾被国家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5名、“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之一,还被国家授予“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0年,南京实现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20亿元,进入全自18个GDF超千亿元城市行列。“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达到41亿美元和17.9亿美元”。一批国际上有影响的大企业、大公司、大财团来宁投资,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基础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宁落户,‘外贸出口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也迅速增长,目前,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32.5%。同时,南京的一批大企业也走向国际舞台,一批重点项目开展了国际招标。南京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如禄口机场、紫金山观景台、南京火车站站房改建等设计,已与国外著名设计师合作设计。经济国际化为南京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的外向度和城市开放度不断提高。经济日益国际化,有力地促进了南京城市的现代化;城市的现代化,也积极推动了南京经济的国际化。在这一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愈发重要,并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要求。从南京情况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涉及城市的规划布局、城市的投资环境、城市的经济结构、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城市的管理体制、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1.调整城市规划布局

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规划决定了城市的格局和发展方向。城市综合管理首先要落实在规划管理上。随着经济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南京现有的城市规划已不完全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调整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布局。“南京的城市发展定位是:技术先导、古都与江滨特色鲜明、国际影响较大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因此,南京的城市规划应着力于以主城为核心,突出南延东进,加强沿江开发,加紧推进江北地区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初步莫定“江在城中、山在城中”的现代都市框架,总体上形成主城、都市发展区、市域三个层次的城市发展格局,同时与周边城市共同推进南京都市圈的建设。

主城应是发挥南京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基地,重点要发展科教、文化、金融、贸易、交通、信息、管理等第三产业和部分都市型工业,增强现代服务能力和市政公共管理能力,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主城内第三产业要逐步形成由三级公共活动中心和若干商业区(街);大市场为主体构成的布局结构,形成中心商业区,培育中央商务区,进一步提升中心区品位。主城内第二产业继续实施“退二进三”,尽快完成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历史文化保护地段、风景名胜区内的工业搬迁或用地性质的转换。

都市发展区是由主城及其周边地带构成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其中主城周边地带可以重点布局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等教育基地以及部分居住区,适当保留农田、山地、水面,用于发展都市型农业。工业布局和发展的重点则宜集中在三大开发区和江北化工产业带。雨花、栖霞、大厂、浦口、江宁等区域要纳入中心城市空间发展并统一安排规划布局,以城市新区、产业发展基地和生态环境调节圈为发展方向,逐步建成具有时代特色、充满发展活力、与主城合理分工、相互呼应的现代化新区。

市域是南京全部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区。其中各县应以综合实力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为目标,加快培育特色经济,培育优势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牢,使其成为城市产业辐射的吸纳地和城市功能辐射的扩散通道。重点是发展县城、中心城镇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速城镇化进程,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以长江为主轴,包括省内及邻省部分地区在内的经济联系密切的城市群。作为这一区域中心城市的南京,应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

2.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

城市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中,与国际交往和联系更加频繁密切,城市发展中资金、技术、产业、经贸、人员、机构等方面的国际性因素在增多,城市内部基础设施、流通设施、文化与服务设施等方面要向国际水平靠拢,城市经济运行规划也要向国际惯例接轨,这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南京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南京的经济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

一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以对外交通、城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综合服务功能,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初步适应型向适度超前型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继续加快以跨江通道和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工程建设,形成“跨江成环、内外沟通”的网络格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干道骨架,重视次干道和支路建设以及江北地区的路网建设,全面建成主城“一环两纵”快速干道系统和“经五纬九”干道网络工程。集中力量推进地铁一期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其他轨道交通。加快发展市话、无线、数据通讯等邮电通讯事业。市政公用设施基本进入适度超前建设、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形成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城市保供体系。

二是加快重点开发区的建设。要迎接经济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把开发区培育成南京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创新基地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基地。要推进开发区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落实管理权限,给予更大的自主权,使其更加有效地配置优惠政策、土地存量、技术成果和人才资源,推进政策优势向功能优势转化。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的功能建设和环境建设,改善道路、水电气供应、防洪排涝、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完善“一站式”服务和“扎口”收费,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从而使开发区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由一般性的项目开发,扩展为环境开发、项目开发、功能开发并举。

三是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机制,认真学习和研究世贸组织及其规则,抓紧清理地方性涉外经济政策和法规,尽快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使外商在宁投资更为方便。对已建成的外商投资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和协调,为外商投资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既是随着技术革命不断向高度化升级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综合管理的需要。南京正处在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时期,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正在膨胀,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现在是结构调整升级的最佳时期。经济国际化,要求城市的产业结构在国际经济一体的大背景下作出调整,以适应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的需求,这就为南京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南京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坚持市场在结构调整中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扶持支柱产业,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基础上,重点调整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整体实力。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人才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要把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环保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以期形成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拓展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

二是积极扶持支柱产业。石油化工、车辆制造、电子信息是南京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国有资产拥有量最大的三个支柱产业。应综合运用改革开放和资本运作措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把有规模优势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把有产品特色的企业做精做专,加快产品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把南京建成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车辆制造、电子信息工业基地。

三是努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在新的机制和技术基础上,要积极发展适合南京环境要求、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的都市型工业。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有利时机,加快南京轻工、纺织、食品、饮料、服装、室内装潢等行业的发展,加快开发新产品,增强品牌
意识;要抓住国家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的机遇,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机械、化工、冶金、建筑等传统行业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4.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南京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枢纽和信息产业基地,促进城市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强化城市综合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成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居省会城市前列的信息通信网络,完善和改造现有信息基础网络,逐步实现电信网、广电网、机网的“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建设,形成各类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推动信息产业化,促进信息设备制造业和软件业发展,把以集成电路为中心的电子元器件和新型关键元器件、原材料作为优先发展项目,积极开发、生产、发展网络与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数字化视听、移动通信产品、专业信息处理设备及军工电子设备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育以移动计费、网络安全、ERP/PDM、专用芯片设计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积极展开大规模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集成,建设好国家级南京软件园,促使软件业尽快成长。要推动产业信息化,积极推进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交通业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电子政务工程、电子公务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的建设,规范系统建设,形成一批高效、实用的基础数据库,推动网络服务业的发展。 

5.建立和完善化城市综合管理体制

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为南京开放型经济的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综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并对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文明的提高,必然要求城市政府要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宏观调控强化的前提下,明确关系,重心下移,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体制,以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城市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的需要。南京可以采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的管理体系,合理划分市、区、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权限,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增进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要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路子,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由经验型向法制管理型转变。要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的法规体系,实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城市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要改善城市管理手段,发挥高新技术在城市管理,尤其是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要清理整顿城市秩序,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城市维护体制,推进市场化运作水平。

6.加快培育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要求城市是现代科技高度聚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经济发达的发展中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今后几年,南京要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努力把南京建成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

一是商贸流通中心。要努力形成多层次的贸易市场体系,合理布局大型商业设施,大力培育商贸集团,加强口岸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建设国内一流的中央商务区,加快把南京建成长江下游的商贸流通中心,进一步提高南京在国内市场流通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传统服务业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进行改造,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新兴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

二是科技研发中心。要依托和发挥南京较强的科技综合实力,加快建立集高新技术基础研究、试验开发、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体系,使南京真正成为知识产品的研究开发、交易转化中心,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的孵化中心,高科技创业人才的培养和聚集中心。

三是现代服务中心。要大力发展与经济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关系密切的现代服务业。依托南京作为央行跨省大区分行所在地的优势,大力提升、保险、证券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古都与江滨特色的优势,高起点、大空间地规划产业,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水平。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完善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提高群众的居住水平。大力促进信息、咨询、技术、法律、、审计、公证等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

7.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要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南京是一个正在迈向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的城市,面临新世纪的挑战,更要注意立足长远,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资源,讲究生态效益,注重社会平等,转变增长方式。

一是高度重视土地的集约使用。集约用地,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深入挖掘现有土地的潜力,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南京人均耕地0.62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地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体系,运用市场机制搞活土地市场,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为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创造机制条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编制和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立的指标控制体系,综合协调土地供求关系和各类用地的矛盾,实现土地供应总量的有效控制,调整生产力布局,从而使土地使用的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减少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带来的负效应,趋利避害,保证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具体操作中,可以围绕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盘活土地存量、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来开展工作。

二是高度重视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世界各国城市走向现代化的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中断的,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文化因素对于城市的现代化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全人类的财富,保护好城市的古都特色,是城市政府应尽的责任。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要特别注意妥善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气度恢弘的城市特色,从整体上综合考虑保护环境风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迹、建筑风格和发掘历史内涵五个方面,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要建立13个风景与文物古迹相对集中的环境风貌保护区,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地段,以城市风貌为依托,突出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点。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

三是高度重视科技和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南京已经把“科教兴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基本战略,今后要进一步依托科技优势,科技兴农、科技兴贸,提高南京的综合实力、竞争能力。

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要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扶持具有良好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使之成为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三金”工程及生物工程与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人才环境、舆论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强化体制创新,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加速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培育和发展各类技术市场,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存量资源,推动科技创业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信息中心、技术市场三大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重视技术创新源头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发挥“珠江路科技一条街”作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窗口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其科技含量和总体形象,实现由贸易型向技工贸并举型转化,把珠江路科技街建成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基地、产业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

同时,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构建人才高地。立足于全民素质提高,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要进一步改革现有教育体制,扩大教育开放程度,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办学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积极推动教育后勤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和社会办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要全面实施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工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和激励制度,营造良好环境,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四是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的对外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南京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第一,严格控制污染项目。在今后引进外资项目审批中,坚持把环保标准作为第一标准,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不予批准;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将环境治理和项目建设同步。对老城区内历史遗留的污染企业,限期搬迁并进行治理。第二,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巩固提高园林绿化水平,逐年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搞好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广栽地被草坪,实现城区内黄土不裸露,进一步建设好市民广场和一批街头小游园,使城市景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要完善新建道路的绿化工程,建成绕城公路绿化带,形成以主城绿化为核心,以都市圈绿化为城市生态防护网架,以大江风貌带和道路绿化为纽带的高水平的点线面结合、大中小配套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第三,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利用。要以保护长江饮用水源为重点,划定若干饮用水源保护区,严格进行控制;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主城区要努力实现“污水不下河、河水变清、死水变活”的整治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综合污水处理率。第四,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向市民发布环境质量预报。继续大力开展全民参与的创建国家卫生城活动,实施市容卫生长效管理,使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有明显改善,继续保持“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我南京、建设南京、美化南京、繁荣南京”的良好氛围。

我们相信,在新世纪的征途中,南京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大力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朝着建设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国际化都市的宏伟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