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税收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贾晓俊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税收规模、税收弹性和宏观税负以及税收的产业结构和税种结构,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税收 山西省
  
  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税收规模、税收弹性和宏观税负以及税收的产业结构和税种结构,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落实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增长;通过税收手段适当降低二产税负、提升三产税负,促进各产业平衡发展。
  
  山西省税收情况分析
  
  (一)税收规模分析
  山西省GDP近几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税收收入也快速增长,2000-2004年分别为171.26亿元、228.2亿元、270.28亿元、346.3亿元、484.26亿元,五年间共增长182.76%。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也在逐年加快,2000-2004年分别为2.77%、32.24%、18.43%、28.13%、39.83%和42.05%。以上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加速,提供有效税源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二)税收弹性分析
  2000—2004年山西省弹性系数值除2000年外,其余四年,税收弹性值均大于1,这说明四年间山西省税收增长幅度均超过了当年的经济增长幅度。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一是大规模的投资和基础产品价格的上升,特别是煤焦、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有力地推动了第二产业税源规模的迅速扩张。二是2000年以后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1311规划项目大面积的实施,一批重点调产项目陆续投产见效,而投产见效的调产项目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而推动第二产业税源的进一步增长。
  (三)宏观税负分析
  宏观税负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宏观税负=(税收收入+预算外收入)/GDP;狭义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本文主要讨论狭义宏观税负。山西省近几年的宏观税负水平,从绝对量来看,虽然低于同期全国水平,但从宏观税负水平的增速来看,每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与全国宏观税负增长速度大致相当,导致宏观税负不断增长的原因与山西省的经济结构有关。
  煤炭是山西省的一大支柱产业,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3左右,而在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下,由于煤炭进项税抵扣少,致使煤炭业增值税税负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据测算,全国煤炭等采掘业平均增值税税负约为12%~15%,而制造业平均增值税税负约为5%(山西地税局课题组,2006)。所以由于煤炭产业比重高,再加上这几年能源涨价,煤炭行业对税收的贡献率增大,导致近几年山西省宏观税负逐年增长。
  
  山西省税收的结构分析
  
  (一) 产业结构分析
  首先从税收的绝对量来看,我省税收收入主要来自第二和第三产业。从税负状况来看,第一产业税负最轻,第二产业的税负最重,第三产业税负相对较轻。与全国水平相比,以2004年为例,山西省第二产业的税负略低,只比全国低1.77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税负比全国低12.89个百分点;其次,结合产业结构比重来看,2004年,全国三次产业GDP构成为15.2:53:31.8,山西省为8.3:59.5:32.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偏重,比全国水平高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所以,造成山西省宏观税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三产业税负偏低,而第三产业税负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对第三产业采取鼓励发展的政策,所以税收贡献不及第二产业大;二是山西省第三产业经济质量不高,2004年山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78.9亿元,来自第三产业的税收为128.37亿元,税负为13.11%。而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3384亿元,第三产业的税收收入为10416亿元,税负为24.0%。山西省第三产业税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上相关数据反映出山西省第三产业的经济质量相对较低,增值能力较差,税收贡献率较低;三是第三产业多为小规模,税款申报中存在着税负负申报、零税负申报和低税负申报等异常现象,税收征管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 税种结构分析
  山西税收收入的增长主要靠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几个主要税种的增长,由于这些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有较强的增收效应,是构成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他一些小税种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增长较慢。可以看出,全省税收收入中,与相关程度较大的税种是主要拉动力,而其他相关度较小的税种增长缺乏动力。这种不平衡和差距,很难形成良性的互补效果,一旦市场发生变动,税收的增长就会大起大落。
  
  对山西经济的建议
  
  (一)落实发展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源于经济,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这几年,山西省经济总量和税收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但是同时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生态环境压力较大,这些问题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是促进经济和税收可持续增长的最根本途径。这就要求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注重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模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增长
  在当前的形势下,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针对山西省的具体情况,从增加税收收入的角度,调整产业的方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种植和养殖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并增加地方财力。虽然从2006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使第一产业的税收贡献率减小,但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其他产业税源基础的扩大。
  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结构。近几年,山西省调整经济结构方面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没有根本性好转。第二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工业过于集中在煤炭、冶金、焦炭、电力四个行业,2004年四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9.9%,提供的财税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47.4%,多元支柱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下一步调整的重点应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促进支柱产业多元化。要在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巩固提高和重新构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逐渐从单一的资源型产业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向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税收潜力大的行业和以高新技术为主的行业转移。要以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主要推动力,加快发展通讯、新型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重点产业的发展。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会展、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较大的产业和、保险、物流及信息咨询等服务业,促使新兴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和比重,使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力争第三产业占GDP总值的比重有新的提高,对税收的贡献率有新的增长.
  (三)调节税负,促进各产业平衡发展
  针对山西省第二产业税负重的情况,一方面,希望国家能给予能源行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产业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因为煤炭行业税负较重,企业利润的增长受到极大限制,导致煤炭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应尽快在全国推广增值税转型改革,因为消费型增值税将会使第二产业,特别是像煤炭等采掘业的税负大大降低。对于第三产业税负轻的状况,这一产业多为小规模企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其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比如针对目前商业零售、餐饮、娱乐、运输和其他服务业现金结算比较普遍的现状,应全面推广税控收款机,将其纳入税收信息化管理,加快这些行业的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针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小的一些税种,应加强其税源的培植和管理工作,对整体税收增长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