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财税杠杆作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董君舒 时间:2010-07-03
财税杠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正确运用财税杠杆,对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地方一级政府如何运用财税杠杆,促进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财税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积累性矛盾日益显现,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手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加大,对财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表现在:l、市(地)一级政府可调控的财力不足。从我省财政管理体制看,一方面,实行分税制后,省财政对县直挂体制仍未改变,使得市(地)一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相统一。另一方面,省市收入分成办法自1994年确定以来未作调整,省市增量分成市一块相对减少,影响了地方可支配的财力。从支出方面看,支出刚性不断强化,支出压力加大。除落实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外,还要深化国企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住房制度改革、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及“费改税”改革的试行等项增支项目。

2.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目前的财政管理方式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财政职能的“越位”与“缺位”并存。一方面,财政包揽过多,几乎覆盖了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向一般竞争性领域投资过多,形成财政供给的“越位”;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却保障不足,如社会保障、基础、重点事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科研等方面支出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要,形成财政供给的“缺位”。由于“越位”一时退不了,致使“缺位”补不上,呈现“骑虎难下”之势,财政承受着双重负担的压力。

3、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缺乏统一协调。虽然我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实现了“一集中、二规范、三统一”的目标,也筹集了一定的政府统筹资金,但由于财权分散,导致财务分散,与政府调控的资金需求量相比仍有差距,一方面政府想办些大事苦于没有资金,另一方面大

量资金所有权掌握在部门手里,或闲置不用,或使用不合理,使有限的资金不能用在刀刃上,造成政府直接调控能力弱化和乏力,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制约着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

4.存在财政风险。目前借用的政府性产生的效益受到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很难说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一旦出现偿债资金缺口,必然转嫁给财政,给财政造成较大压力。此外,一些地方以及部分国有独资或国有股占相当比重的企业,其经营风险也可能危及财政。另一方面,我市部分乡镇政府不顾财力可能和政策规定,盲目地向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举债,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使乡镇政府债务包袱沉重,财政赤字增加。这些债务和财政赤字,也构成了财政较大的潜在风险。

5.财政负担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加大。按照中央有关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要求,对于企业、社会筹集不足的部分财政要给予兜底保证。由于社会保障建设滞后,积欠较多,加上养老保险基金扩面和征收较难,社会保障能力较薄弱,财政压力较大。
二、对策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要进一步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强市、文化名市、大市的奋斗目标,深化财税改革,强化财税职能、规范财政管理,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社会全面进步。具体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努力加快“三个转变”:一是从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变,即通过扩大预算内收入,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扩大整个财政盘子,增加地方政府可调度的财力。

二是从无序运作向有序运作转变,坚持依法征税,依法理财,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是财税支持经济发展从普遍性向产业性、行业性转变,即从全面支持各类转到重点支持

符合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产业、行业,增强财税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一股竞争性领域的扶持支出。应在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运用方式上适当调整,由直接支持企业经营逐步改为对企业改革成本性支出,以达到最终追出竞争性领域的投资。

四是拉动作用。从绍兴的实践看,要确保经济的长足发展,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拉动投资需求。要通过向上争取国债项目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投资需求。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和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引导民间资金,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以拉动投资需求。(2)拉动消费需求。调整和完善工资政策,根据财力的可能,逐步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工资或补贴;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同时,要努力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不断提高人们对收入增长的心理预期,有效刺激消费需求。

第二,在发挥财税调节功能上,要致力强化“三个作用”:一是杠杆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所需的财务投入越来越大,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显然只是杯水车薪,财税要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强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争取以少量的财政投入动员尽可能多的社会资金。从实践上看,要继续用好用活由经济中体贷款、财政贴息等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是保障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承担的责任将越来越大,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解决财政支出的“越位”问题,以保证有足够的财力投入社会保障建设。当前,一方面,要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做好定编定岗定员工作,严格控制行政事业经费。

第三,在保证措施上,要着力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加强财源建设。从多年的实施看,要保持一个地方的财源久盛不衰,决不能单纯依赖于某一种财源或某一层次的财源,必须形成梯级结构、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财源结构。(1)发展效益农业,稳定基础财源。以科技为先导,争取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一个大的突破,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民增收。(2)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壮大主体财源。一方面,要以信息化带动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巨人”型企业,带动块状经济发展。(3)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潜在财源。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否与地方财政收入关系极为密切。要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大市,积极构筑有利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环境,力争在几年内使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4)抓好个私经济的升级提高,开发新兴财源。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提供的税收比重也相应不断增加,要继续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个私经济,加快发展,使其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

二是规范财政管理。(1)办快预算改革步伐。逐步推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对预算外资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并实施费改税改革,将所有的政府性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集中分配,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实行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2)积极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3)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

购的范围和规模,能实行公开招标的,都要按规范的程序实施政府采购。此外,要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是强化财政监督。(1)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原来注重对企业微观事项的管理,转向对收入征收机关、预算执行部门、机构、中介机构等的监督,逐步健全企业财务监督社会化体系;加强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形成包括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审计部门在内的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2)切实贯彻《法》,完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严厉打击会计领域制假等违法行为。要在和扩大会计委派制试点的基础上,加强全社会的会计监督。(3)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加强对财政经济形势的监控,建立财政后备基金,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4)继续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