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进福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教育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关系国计民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笔者从农村教育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 教育影响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的学者提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知识面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知识不仅能形成自身的递增效应,而且能够渗透于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产生递增受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经济效益提高。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判断我国生产力水平高低,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我国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实现再就业十分困难,就充分暴露出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社会以人为本,确立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人的核心价值,造就科学发展的人才,以人的创造、发展带动社会的科学发展,这样就势必导致全新的社会教育观并涉及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教育是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创造与发展。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师生平等共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社会生产的大系统中,教育是人才生产的、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人的平等、自由、创造与发展从学生开始,然后影响带动社会,使社会具有创造、发展的活力,这也就是当前教育革命的目标、实质和内涵。 
  2 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农村之所以贫穷,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的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缺陷。发展中国家农村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使农村生活活跃起来。而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根源。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援助。当前我国农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低;农村人口多,效益低;农民收入不稳,人口出生率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村教育。 
  2.1 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我国农村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而要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需要大量的农村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最根本的是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 
  2.2 农村教育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大部分仍然是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产业化组织作为农村中的企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介,需要大量的农村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以及科技开发者,这些都需要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实用的农村建设者。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