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邓建华 时间:2014-06-25

  2.预算编制、执行的精细化。高校的部门预算编制是一项细致、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预算编制精细化要求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科学性。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首先,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要核实各项基础数据,要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正确领会财政部门对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科学制定预算定额,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定额标准,在学校定岗、定编、定责完成的情况下实现定岗定编定额管理,完成学校各类各级人员的经费支出定额;日常公用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培训费、能源水电费等;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根据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以定员为原则,制定出院系、管理、教辅、后勤等部门各类支出定额。预算定额并非一成不变,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对项目支出结构以及项目结余情况的对比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合理调整定额,比如为保障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科建设优势,对专业建设费定额、学科建设费定额可以调增;实行无纸化办公后,可以调减办公经费定额等。除人员经费定额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外,还需建立设备定额标准、维修定额标准、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费用定额标准等,为预算的科学、合理、公平、透明的精细化编制奠定良好基础。
  在编制方法上,应该改变传统的“基础+增长”的模式,采用零基法编制。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观察和分析所有业务活动,并且不考虑过去的支出水平,因此,需要动员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参与预算编制,有助于调动院系及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使得不合理的因素不能继续保留下去,从投入开始减少浪费,有利于合理分配资金。对每个业务项目是否应该存在、支出金额多少,都要进行分析计算,精打细算,量力而行,使有限的资金流向富有成效的项目,所分配的资金能更加合理。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各项活动,提高预算的严肃性。对于因客观环境变化的预算调整事项要严格按照预算调整批复程序来进行,各单位要以批复文本作为预算调整和执行的依据。高校应该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
  3.财务绩效评价精细化。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短短十几年,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大大增强;筹资渠道多元化;学校功能多样化;财务收支快速增长;会计计量、确认日趋复杂,如何对高校资金及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成了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高校经费的不足及高校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科学地考核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就需要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由于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没有一个公允的市场标准对其绩效进行衡量,而只能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进行分析,财务绩效精细化评价可以理解为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一定的标准(非市场),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高校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并建立起大学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客体是高校财务活动及所产生的结果,可以概括为财务效率、财务效益、财务效果。财务效率指学校有关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具体包括人力、资金、资产的使用效率;财务效益可理解为高校资金投入后目标的实行程度和经济利益的实现情况;财务效果反映学校获取收益的成果,可以理解为学校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出方面的数量和质量。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分资金筹集、资金运行效率、资金运行绩效、财务发展潜力四个方面,衡量高校筹资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在指标标准值选择上,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可以将标准值确定为某几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相关指标的平均值,平均值反映出直属高校总体情况,在没有出台权威化的标准值之前,将平均值作为标准值是相对合理的选择。确定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和标准值后,运用一定的综合评价方法确定高校财务绩效水平。
  
  4.经费管理精细化。高校的所有经费一般都实行项目管理,经费项目反映该项目所有的收支明细。如某学院的办公经费项目为010-0001(010为该学院的部院系代码,0001为办公经费项目代码),此经费项目就反映该学院办公经费拨入及支出情况。经费管理精细化实际就是经费指标控制过程,在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利用现行会计科目既实现正常会计业务,又实现经费指标控制。经费指标控制归根结底要反映到高校现行会计科目上。经费项目和会计科目就像“经纬线”一样控制着全部经济活动过程,使经费指标控制更细化。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增加及高校自身科研实力的增强,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增长很快,同时,对科研的监管和审计力度逐步加强,在审计或监管过程中,要求科研项目r的实际支出与科研申报文本的申报金额基本保持一致。如一个100万元的项目,在申报文本中差旅费预算支出为10万元,实际支出中,差旅费金额也应该约为10万元,在核算系统中就需要对该项目进行指标控制,当差旅费一旦超过10万元,软件会自动停止该科研项目差旅费支出。
  
  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精细化不是仅仅走一个形式,做一个过场。高校的管理层、财务人员及其他员工要转变传统式、粗放式、经验式的财务管理观念以及改变“等、靠、要”的依 赖心理,解放思想,树立和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积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同时,财务人员应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必修课,不断充实专业知识,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理财,实现高校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精细化应体现在每个财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并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来组织、实施高校的财务活动。
  2.财会队伍人员建设。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建立起一支高效精良的财会队伍,同时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专业知识,促进财会人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防止财经违规事项发生,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在财务部门内实施以绩效为基础的财务监督制和财务人员轮岗调换管理制度。注重人本管理,制定财务人员资格认定、培训考核、任期轮换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培养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复合型财务人员。
  3.信息化建设。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先决条件,高校中经费项目十分繁多,如果再沿用手工登记的经费本很难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而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大大减少预算执行的工作量,为进一步细化预算、硬化预算控制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增强预算管理应有的刚性。引入信息化管理,使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分析中,使财务管理得到持续化改善和提高。
  4.健全监督机制。高校内部控制目标是保证其运行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促进学校实现发展战略。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有助于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设计内部财务控制时,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约束财务行为。内部审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晓慧.对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思考.时代经贸,2007(10)
  2.陈孝,李晓丹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财会通讯.2004(7)
  3.朱红.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刍议.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6)
  4.赵燕,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初探商业经济,2009(11)
  5.龚强,地勘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