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企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肖小聪 时间:2014-06-01

摘要: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员工外语素质是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极度匮乏已成为外向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企业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使之切实有效地为企业经济服务,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笔者将从外向型企业复合型外语人才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企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外向型企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外语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外语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在一定意义上讲,语言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人力资本(Breton,1998)[1]。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外语既可以作为一种工具以获取母语以外的其他知识和技能,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社会,为国家和个人带来经济效益,使企业更容易从事贸易,其产品更容易进入国外市场等。因此,对于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主要为满足国外市场需求而进行生产和营销的外向型企业来说,企业的发展与外语人才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应受到企业的普遍关注。
        二、外向型企业复合型外语人才现状分析
        复合型外语人才指的是在外语水平、专业知识、智力潜能、复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并能够熟练使用外语来表述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2]。在外向型企业中,复合型外语人才主要存在量和质两个方面的问题。
        1、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总量不够。
        在众多外向型企业中,外语人才数量并不少,尤其是不缺英语专业人才。根据麦可思公司(MyCOS)《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牌”本科专业 中英语专业“榜上有名”。显然,外语人才出现了结构性失衡。既懂涉外业务及管理,又懂一门外语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数量不够,比例很低。比如在一些大中型涉外企业,能熟练使用外语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多,如钢铁冶金、陶瓷行业。金融、IT、电子、通讯等行业也同样存在专业外语人才紧缺的状况。据了解,当前绝大多数IT行业实行软件外包,外语无疑成为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3]。因此,专业外语水平的高低成为从业人员发展的决定因素。
        2、高学历、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缺口较大。
        外向型企业中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在量上不够,人才质量方面也令人堪忧。笔者同一些涉外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交流时,发现他们都会谈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外语人才。企业中懂一点英语,懂得一些外贸进出口操作的商务英语类人才已经趋向过剩,而急需不仅精通外语,而且也熟知贸易国经济法规与政策的“双语、双法”人才;能参与涉外谈判或高层决策的双语经营及管理的高学历、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等。根据相关研究的调查,有近80%的外向型企业对近几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总体印象是: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太专,知识面欠广,应用能力不够强,一时很难胜任本职岗位[3]。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激增,但人才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那种只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多元化的社会、多样化的行业究竟需要一批什么样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如何使复合型外语人才资源切实有效地为外向型企业经济服务,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企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外向型企业中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对象主要针对三大类人群:外语专业的人才、非外语专业的技术人才和非外语专业的管理人才。因此,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是多样化的。
        1、对培养工作进行统一规划。
        不少外向型企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热衷于物质资本的追求,而对人才的培养缺乏整体规划。其实,在国际化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力资本的竞争。而英语素质正是外向型企业人力资本的关键构成因素。企业员工外语素质是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根据其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评估其外语人才现状,收集和分析各类外语人才供给与需求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确定外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和结构,制订外语人才培训、开发及发展计划等政策和措施,使其发展同企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相协调。
        2、组织多种形式的短期和长期培训。
        企业组织培训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通过提高非外语专业员工的外语素质和外语专业员工的专业素质,更好地与国际客户交流与沟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更准确快速地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在行业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生产率和成品率,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可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请外面的专业培训机构来进行短期本行业知识培训,也可将员工分批分期送到国外一些商学院进行语言和专业学习。同时在企业内部搭建学习平台,为员工提供互相沟通、交流共享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