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于洁 时间:2014-01-03
  【摘 要】 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加强会计规范建设;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加大执法力度,净化会计信息的需求环境。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会计信息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或需要进行加工、计算、分类、汇总而形成的有用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因此,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从产生过程看,我们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实务中通常所说的“假账算算”就是指的这种情况;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也有二者同时存在的可能,即“假账假算”。
  1、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因
  以往人们谈论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只关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故意性,这样就很容易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归结为个别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或思想品质问题。表面看来,多数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都具有主观故意性,但如果不搞清楚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动因,也就很难正确评价虚假会计信息的性质,无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主观)动因和外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就会计信息失真而言,内在动因是其主观基础,外部环境是其客观条件,只有这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会计信息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企业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这里所讲的“利益”,既包括企业利益,也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利益。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是个人利益,企业负责人——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及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所以,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者也要求生产真实会计信息。这就足以说明,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有的企业会设置真假两套帐,以分别满足企业利益的不同需要。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内部操作性,进一步强化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我国会计法规规定,企业应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会计人员。现实生活中除了部分小企业采用代理记帐外,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会计人员,这样就把整个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置于企业内部,由企业控制会计信息的整个生产过程。当会计信息的整个生产过程完全由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控制时,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方便条件。
  2、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决定因素,但有了内部动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虚假会计信息,而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还有赖于一定的外部条件。归纳起来,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平均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

图片内容